上上个礼拜和阿帆去看了《哈利波特和死亡圣器(上)》,因为上海大火头七献花事件而没有心情写观后感,今天来补上。

        这个学期到目前为止只去了电影院看了两部电影,《盗梦空间》和这部《哈利波特7》。前者是因为在豆瓣上看到太高的评分以及朋友的倾情推荐。但是后者,是属于我只要看到一看上映预告就会决定一定要看的电影。不是因为我是多么狂热的哈利波特fan,不是因为我觉得Emma有多美Tom有多帅,只是因为那是哈利波特啊。那个陪我从小学到大学,从上海到武汉的魔法世界,那个陪我和Dan、和Emma一起慢慢长大,陪我看着身边的朋友从一批换成另外一批的童话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小学四年级的样子,懵懵懂懂地接触到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然后一发不可收拾。那个时候正是流星花园风靡校园的时候,结果我对那四个台湾男人一点兴趣也没有,却疯狂地迷恋一群英伦的小疯子和老疯子们。先看完的是前三本,因为第四本久久不出,就开始遍寻HP的周边书,把本就不丰的零用钱攒下来买这些。出了电影之后就开始搜集周边,印着那个黑发黑眼男孩的信纸、徽章甚至照片什么的,现在在书柜底层的抽屉里还能翻出来。劳技课上做相框,自己用颜料把白色的边框涂成红黄相间的格兰芬多颜色。还有课外活动的时候一群人玩角色扮演等等。现在看来真是傻的好天真好可爱。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去英国看古堡,若干年之后我去了英国看到了古堡,却早就没有当初的那种单纯的狂热的渴望和兴奋。我没有联想到HP联想到霍格沃茨,反而是想到了Pride&Prejudice里的达西先生的彭贝利。真是悲催的现实。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终于出了第四本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反复看了很多遍(大概是七部小说里我看的最多的一本),至今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一本。盛大的魁地奇世界杯,华丽丽的三强争霸赛,脱离了前三部童话的低龄感,又没有后面三本成人世界的黑暗,全面地展现了那个梦幻的魔法世界,即使有阴暗面,也还没有笼罩在整个世界上空。还记得去看第四部的电影是在初三,首映的当天晚上,和几个同学一起翘掉了晚自习(其实班上大部分人都为这个翘了。。。),坐在世贸楼上的银兴影院,几乎是全程都是兴奋的状态。那部电影让我意识到了他们的成长,越长大越呆的哈利,残掉了的罗恩,舞会的时候惊艳的赫敏,还有德拉科从树上跳下来那一瞬的华丽。那个时候的我呢?虽然是每天闷坐在教室里的初三生,但是对生活仍然保有极大的热情和向往。

        再然后呢?等到我上了高中,等到我高一的暑假去了英国,HP已经出到了最后一本。我是在Sainsbeury里买的HP7的书,打折之后的价格好像是8磅多一点,买回来之后却放了好久好久才读。已经不爱了吗?其实我不知道。好像是在不知不觉间,对它的热情慢慢退散,那些曾经清晰的细节日渐模糊,那些以前能迅速准确报出的人名地名甚至咒语名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还记得的只有每集都会出现的主角们了。

        我看着Dan从那个黑发黑眼的纯真小正太长成了现在的几乎都可以直接扮演大叔的模样,我看着Emma从那个顶着一头蓬乱棕发的天真小萝莉长成了现在给Burberry代言的英伦风美女,我看着Tom从那个臭屁的梳着大背头的小贵族长成了现在这个棱角分明铂金发色的贵族青年,我看着邓布利多校长因为扮演者的去世而换角,还有长残了又好一点了的罗恩,还有从小美女变成大美女的卢娜,还有一如既往搞笑的双胞胎……

        看哈利波特7的时候,剧情早已不是吸引我的关键,我只是在透过荧幕看他们成长的脉络,那样明晰而深刻地在时光中留下痕迹。嗯,让我把话题再扯回到这部电影上来。这集中间剧情直接跳出了霍格沃茨,哈利三人组开始遍地寻找死亡圣器,直面与伏地魔的战争。如同风息所说,几乎是在看美国式的枪战动作片,没什么当年华丽梦幻的魔法戏份了。之前被用来做宣传噱头的裸体吻戏什么的也是浮云啊浮云~最后结尾多比的死倒是小小升华了一下,那个场景让我想到魔戒的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的结尾来着。

        总而言之,如果把这个当作一部独立的电影来看,真的不是什么值得推荐的片子。可是如果是如我一般在看回忆,大概能获得更多的快感。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