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哈利。你好,波特先生。

--------------写在哈七电影上映。

/李天潇



C u .Harry. Nice 2 mit u, Mr. Potter.





坐在车里听收音机,106.1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早间的【新闻纵横】节目中正在播报电影“哈七”的风潮。

“这部面向儿童的电影如今却充斥着血腥和惊悚的镜头,没有了往昔的童话感。在在影片第四部,该片就在美国被评为NC-13级别,青少年需要家长陪同才能观看….”

我想想【死亡圣器】的剧情,不禁莞尔。

【哈利波特】十年。可以算一个时代了么?那个纯真的小矮个哈利,和“儿童”这个词一样,都显得遥远了呢。

******************************************************************





十年前,我六岁,刚来到北京,站在宏伟的天安门面前,不知所措。那年有个男人对我说,嘿,给你介绍一个外国小朋友。

我正忐忑,四本书被推倒眼前。

那是2000年,【哈利波特】的第四部【火焰杯】刚刚出版,电影连一部还都没有。



客观来讲,阅读哈利波特系列是我第一次完整地阅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其实这个时代的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我尤其沉浸其中。在教室做值日的时候,偶尔会骑着扫帚意淫自己能飞;没事披个斗篷在别人眼前晃悠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拿根筷子对着门锁念“阿拉霍洞开”想要进书房玩电脑。。。。。。当时哈利正在他的世界里用父母留下的金加隆买好玩又好吃的比比多味豆和巧克力蛙。很傻,很天真,很高兴。恩,那是属于哈利和我们的童年。



其实广播里说的没错,哈利小时候的世界是挺纯真的,不论是【魔法石】还是【密室】,展现的都无非是光明和黑暗的争斗,有着好莱坞式的区分度,让所有人都喜欢慈祥的邓布利多,帅气的马尔福和伶俐的赫敏,没人喜欢又肥又蠢的克拉布和油腻的斯内普。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简单的设定,只是单纯地围观这个勇者斗恶龙式的故事,不需思考,毫无压力。



然而之后的几部书却逼得【哈利波特】系列从“儿童读物”的区域下了架。爱情纠结、政治迂腐、权利勾结、阴谋算计….什么都有了,所谓的“单纯”就相对地越来越少,思索越来越多。这是成长。哈利手上血淋淋的“我不可以说谎”交给我们坚忍,让我们知道真话是不可以乱说的;罗恩和莫须有的福灵剂让我们感受到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到了最终的一部【死亡圣器】,伏地魔卷土重来,童话时期的美景美尽数摧毁,黑云压城,尸横遍野;主人公们都暴露出各自致命的人性弱点;斯内普居然是个好人而邓布利多年轻的时候也那么不靠谱。







小时候,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而成熟之后我们发现,善恶始终是种多么难以判断的属性。我们的年龄正好追上了哈利的成长历程,所以总是能在书中找到那些相似的成长足迹,产生共鸣。罗琳很成功地契合了我们的价值观发展路线,让情节中人际的关系不断加深,并且逐渐复杂。



其实,成长,无非是原有的认识不断崩塌的过程。



全书完结的那一刻,哈利完成了他的全部蜕变。我们放下书,有种高潮之后的失落感,就好像北京人在奥运之后没了盼头。哈利走完了他的成长历程,而我们的童年也就此结束。十九年后哈利结婚生子,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但他的“十九年”里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也同样不知道我们接下来的十九年里会发生什么。



我们微笑着对哈利挥手,“再见,哈利。”,颇为不舍。我们送走哈利,转向波特先生,却开始犹豫,是不是十九年后再去打招呼会比较好。

至此,这个故事谢幕了。然而电影并没有追上小说的步伐。可以说,所有的小说读者对于电影的改编都有或多或少的意见,或嗤之以鼻或吐槽骂街,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毕竟,小说预留出的想象空间很大,而电影的视觉具象化却颠覆了许多读者甚至是绝大多数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从第三部换上来的一点气质没有的糟老头子邓布利多、非主流唐克斯、没有帅到期望值的卢平和没有丑到期望值的乌姆里奇……遭人诟病的角色太多。



另一个要命的问题是,由于时长限制,越往后拍,影片的情节就越散乱,海量章节丢失以及遭到不适当改编或演绎,让哈迷们一次又一次失望。【火焰杯】的电影已经让我很不能接受,加之【阿兹卡班】的怨气未散,当即立誓,不看【凤凰社】了。结果哈无上映后还是屁颠屁颠地去了。全篇结束的时候还以为刚放了个片花,结果字幕升起,令人抓狂。于是我就发了毒誓,如果我去看哈六,我李字就倒过来写。



结果依然去看了【混血王子】的零点首映。



当然,哈六烂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看完之后我没有立下一个誓也没有对自己的没出息感到自卑,只是我意识到,我们完全不是因为影片的魅力来看这些的。



那我们为了什么呢。



今年夏天,周杰伦演唱会。【跨时代】。我的很多朋友去了,我也去了。借这个机会见了很多七八年没见的朋友,大家感慨良多。其实我们现在谁也不喜欢周杰伦了,都乱七八糟地听着Lady Gaga或者五月天什么的------不过十年之前,我们都轮流换用一台随身听听着周杰伦。十年过去什么都变了。我们身高都涨了将近一倍,周董也快要变成大叔。,但一首【双截棍】依然令人胸肠激荡,依然吼得我们声嘶力竭。



什么都变了。我们过了年龄,不再热衷于骑着扫把满街乱跑,不再每天背诵那些威力的咒语,不再把赫敏或是哈利当做性幻想对象,不再暗地里给讨厌的老师起外号叫斯内普、乌姆里奇和费尔奇,不再整天对着信箱幻想能够收到来自魔法学校的请柬……



时间像一把无情刻刀,神锋无影。

----【老男孩】里的一句歌词像极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一句咒语,还是无声咒。



无声无影。但无论如何改变,我们总是记得哈利。影片上映我们依然都跑去看。其实我们只是想看看未曾改变的那个魔法世界。我们如此这般,强迫症一样地坐进影院,也许是为了缅怀那段逝去的,童话般的童年。



----谨献给所有和我同龄不同龄的,看着【哈利波特】长大的“哈迷”。



94年生 偶尔の哈迷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