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多人来说,HP陪伴他们成长,但对我来说,情况大有不同,首先哈1哈2哈3的书我没有看过,只看过电影,而且那时年少无知,除了看些魔法特技之外,对人物没啥印象。哈4哈5的书是在高中看的,每本都在暑假看过一遍,正是这时候开始我迷上了它,体会到西方式魔幻,虽然没有中国武侠的义胆豪情,但它的情节深度一样引人入胜。到了高三,哈6出来了,记得好多同学废寝忘食的看啊,为了学习= =,我终于还是忍住了,但是对HP的欲念也就终结了,以至哈7出书的时候我都木然了,进了大学几度有想要重拾的欲望,但已经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
虽然我对许多细枝末节已然如数家珍,对很多人名信手拈来,对很多对白记忆犹新,可是我就是没有读完一本小说的毅力,哈6哈7我几乎是只选看了一些片段,对《混血王子》,我只知道斯内普原来是个双重间谍,神一般的校长竟然死了,这比小天狼星的死要悲催多了;《死亡圣器》算是大翻盘了吧,简直颠覆了斯内普的形象,记得当时有篇写斯内普的文章,很感人,看得我热血沸腾,罗琳阿姨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国士无双。
对电影,我的印象一直不好,哈1哈2哈3我没看过原著,不敢妄加评论,但是《火焰杯》与《凤凰社》,我是看过三遍书的,对比电影,真心是觉得电影面目全非啊,《火焰杯》多好的结构啊,被电影一改全没样了;《凤凰社》对斯内普的记忆挖得不够深,差点后继无力,而且书尾邓布利多对哈利的“真情告白”电影描写太过肤浅,看书的时候我想哭,看电影的时候都想吐了。
但我不得不说,这次的哈7,真的是变了。导演刻意分原著为上下两部分,一方面是为了在HP系列的最后一部上可以再捞一笔,另一方面,上下部的划分,300分钟的演绎,可以让电影有更多的戏份去发挥原著的精髓,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半部具有与前面几部不可同日而语水准的电影,虽然我没样看过书,但从一些细节上,我可以说哈7 电影很到位。
熟悉HP系列的人都知道,从哈1开始,到哈7结束,彻头彻尾,罗琳阿姨都在描写死亡,对死亡进行解读,无疑是HP系列的主旋律,哈1哈利父母之死,哈2伏地魔记忆之死,哈4塞德里克之死,哈5小天狼星之死,哈6邓布利多之死,哈7多比之死,斯内普之死。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正常的,有斗争必有死亡,可是浩浩荡荡7部作品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罗琳刻意安排了许多人的死。
如果说波特夫妇之死是为成就哈利不凡人生路的不得不死,伏地魔记忆之死是哈利使命之表露,塞德里克之死是哈利坎坷命运的牺牲品,那仍有许多人物的死亡,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许多人十分钟爱的小天狼星,哈利的教父,在父母之外唯一可以给之与家庭温暖的人,曾经让哈利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却在帷幔之后,生命悄然落幕,罗琳阿姨你有必要那么残忍吗?布莱克的死对我来说毫无预兆,我一度认为是罗琳郁闷时信笔胡来的结果。
校长邓布利多,神一般的存在,哈利的精神寄托,霍格沃兹的守护神,魔法世界的孔夫子,光明与正义的化身,伏地魔唯一害怕之人,唉,我最爱的人啊,多少字眼也形容不来你的伟大,再大的缺点也无法遮蔽你的光辉,这样一个人,罗琳却早就预谋了他的死亡。
斯内普在123几乎等同酱油人物,到了45才忽然平地起波澜,乃至67,罗琳竟然在这样一个看似讨厌的人物身上增添了这般痛苦之不可诉说于人,简直就是残忍透顶了,这个小天狼星的死对头,曾经让多少教父的粉丝恨透,却在最后,把这些粉丝从心的最深处打败,虽然他归宿死亡几乎是大势所趋,但我依然希望看到他与哈利众人在最后握手言欢。
多比,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从哈2开始暂露头角,在以后的系列中一直扮演了叛逆的角色,它渴望自由、平等,渴望一切小精灵族的禁忌,它同时又善良热心,屡次解救哈利于危难之中,最后甚至献出生命,这一丝本该是喜剧的感动,也被罗琳阿姨化为一个悲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HP系列给予了这句中国古谚以最凄美的阐释。对于一部定义为儿童文学的作品来说,这样的主题无疑太过沉重了,而罗琳的表现无疑是智慧的,她意在描写死亡,却用了正邪角斗的故事情节,佐以天赋少年拯救世界的使命这一主线,在神奇的魔法世界背景下,展开各种精巧的构思,让人不得不惊叹她的下笔宏伟。HP系列能成为世界级的经典,势在必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一天,我们都会死,那时,你会看到振动双翅的夜琪,悄无声息地在天空滑翔。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