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寝室的女生笑话我,说哪有我这样一个人去看电影的。我笑了笑没回答她。因为不知道要怎样表达自己这种别扭的心理。

每次哈利波特上映,我都要自己赶在首映当天自己一个人看一次,就这一次,不管谁约我都拒绝,只想一个人在电影院的小角落里细细品味,不要别人的打扰。

说我矫情也好,无聊也好,总之我只能回敬“你不懂!”。

这是一部我对剧本再熟悉不过却还是会兴味盎然地看下去的电影。其实就是想看看,那些曾经无数次在脑海中构思出的场面真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就像看到Hermione在Lovegood家读三兄弟的故事,读到“在黄昏时”,心里会有个小声音说“Ron,快说‘在午夜,我妈妈说的是午夜’...”然后看着他真的这样做了,看到Hermione嫌弃他的可爱表情,脸上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回归到这部电影的正题。



总的来说还是基本忠实于原著的,除了删掉了一些情节(比如Viktor Krum就木有出现,难道导演为了让可怜的Ron少一个情敌?也没有出现Tonks的父母和门钥匙之类的情节。),对话什么的都和原著差不多,场景布置也很好(魔法部那个Magic is might雕像好逼真~)



然后这可以称为一部“英国各地风景宣传片”和“大部分时候只有三个演员在表演的电影”。



三个人的内心戏很精彩。



当然,最最出彩的是三兄弟的故事那幕,用剪影的画面来完成的动画,感觉特别惊艳。



我最爱的Sev几乎没有几个镜头,但是出场时气场很有范儿。



开场特别压抑(其实整部影片都特别特别压抑,全灰色基调),看到Hermione那段时竟落下泪来。我没想到导演会这么处理开头那段原本还带点幽默色彩的离别,Vernon一家离开得特别自然,接着就是三位孤独的英雄落寞的背影看得让人心酸不已。



接着就是各种伤亡各种生离死别这个大家也都读过了我就不细说了。



Mad-eye是死了无疑。Hedwig虽然开始被放生了,但中途运送Harry时,她飞回来了,于是被咒语击中死掉了。Ron那个幻影移形的分体不算太糟糕。就是Nagini那条死蛇每次都吓死我了。

Dobby死的时候真的好难受,看着它小小的身体(还穿着鞋子...)倒在Harry怀里的时候心里揪了一把。



群众演员一如既往地给力。三人去魔法部那段里,三个他们冒充的魔法部工作人员都表演得特别好,一看就知道是他们仨,表情、动作、语言什么的都特别到位,属于为数不多能让我笑出来的地方。



还有一段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原著里没有的。Ron离开后,Harry和Hermione带着帐篷继续流浪,一天Hermione坐在地上听广播,播的是一段音乐,Harry把她拉起来,俩人随着音乐跳了一段舞,虽然跳得很欢快但那段显得特别凄凉。一曲结束后,他们平静地分开了。于是我想,像Hermione和Harry这样,真的就只能做一辈子的朋友吧,小时候还好希望他们在一起的。电影里现在演得很明显了,Hermione和Ron,他们是彼此深深相爱的。



对了,还有Hermione帮Harry剪头发这样的细节,印象特别深。



最后一幕是Voldmort破开了Dumbledore的白色坟墓取出了老魔杖,然后风云色变(这个形容好奇怪,不过确实是这样的呀,掩面...)。于是给了我对最后一部电影的期待。



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还有点恍惚,乘扶梯的时候转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脸红红的,一副激动又满足的样子。突然就想到了好多年前那个小小的自己,五六年级,爸爸出差在外,一个人在家里窝在沙发上看哈利波特的书,前面的茶几上放着吃了一半的盒饭和牛奶。它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孤独又恐惧的夜晚。那些在脑海里辗转了千百回的场景和对白,被电影一点点呈现在眼前,变得真实起来。

这部陪伴着我度过童年期和少年期的电影,我找不出任何词语来形容它对我的意义。最后一部上映应该是我20岁生日之后的事了。看着电影里的人跟你一起长大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我脑海里依旧留着11岁的小Harry穿着巫师长袍带着Gryffindor的围巾举着Hedwig站在雪地里像一丛小灌木的样子,还有小Hermione乱糟糟的长发,小Ron脏脏的鼻尖。

可是一转眼,他们都已经长成了参天的模样,就像你我一样。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