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来电话说下午去看电影吧,我问看什么?她说《哈利波特7》,于是不禁愣了一下,原来都拍到最后一部了,那就去吧。但保险起见,我还是简单浏览了一下时光网,结果首先是8.6的高分,至于“一句话评论”、“幕后制作”和“花絮”,甚至是影评都是清一色的褒扬,所谓“在系列里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

然后就去看了,然后就上当了。

首先我并没有阅读过第七本小说,原著我只读到第四本,电影也是断断续续地看到第四部,但观赏一部改编电影的前提显然不是要通读原作和通览前作。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完全是一部充满噱头的圈钱烂片,也许它唯一的亮点就在于这部电影叫《哈利波特7》,当然也许这点就足够了。

首先故事松散而随意。全片一共就两条线,而黑暗势力那条线几乎弱到可以忽略不提,开场的时候伏地魔老大召集一帮小弟开了个会,最后结尾轻轻松松撬开了邓校长的墓并拿走了魔杖,至于中途老大以及老大的小弟们露脸镜头长度加起来还不及哈利与赫敏在某片大石头上淡逼的长度,更重要的是这条副线几乎没有给主线的发展施加任何压力,而造成主线发展非常松散拖沓(除了他们三人换装进入魔法布大楼那个段落还比较有紧张感)。

具体来说这种松散体一方面现在情节缺乏铺垫与悬念,一方面体现在剧中人物的出场非常随意,缺乏感染力。为了证实我的观点,我们不妨再捋一遍剧情(全靠回忆,难免有误)。

开场魔法部长新闻发布,哈利在家里,接着突然拉开门就是一群老朋友悉数出场要保护哈利上路,接着一上路敌人准时准地出场,中途哈利那只海德薇突然就挂了,我都为这只鸟鸣不平。落地不久就被告知疯眼汉死了。这个前作中的主要人物也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永远离开了。

接着晚上笨笨的哈利突然准备辜负大家自己溜了,被罗恩制止。大二天白天哈利和金妮下暧昧了一下,然后同样的,之后这个人物也被丢掉了。中途魔法部长过来给了几个邓布利多的遗物(两个线索:金色飞贼和格兰芬多剑),而之后这个人物之后简单被告知被杀了,然后同样永远消失了。

接下来就更夸张了,突然的婚礼上几乎感觉不到谁是新郎新娘,当哈利看到那个奇怪符号(线索三),聊到那个写邓布利多书的老女人后(线索四),黑暗势力就突然如期而至,把婚礼一行人打得落花流水,接着三个主人公突然就被赫带到了伦敦街头。注意从这里开始,电影就完全变成了三个主人公的故事,开场段落里那一群老朋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换句话说,他们全部被扔掉了。也就是从开头到婚礼差不多半个小时的长度里影片是一部众人保护哈利波特去结婚的电影,而之后则变成了三个小朋友通过解谜来破坏圣器的“魔戒“之旅。

接下来的这部电影保持了之前一贯的随意和松散,虽说是解谜,可是每个情节的出现几乎都没有任何伏笔,剧情的推进基本全靠三个主人公的灵光乍现,一拍脑门“我们就去那里那里”,一拍脑门“原来是这样啊”,完全没有一般解谜过程的环环相扣与紧张感,而之前那四个线索之间也没什么联系,可以说是想一出是一出。更夸张得是这其中还安插了一段非常诡异的三角恋支线,不仅完全没有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反而继续松散全片的节奏,甚至还让我对两位男主人公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还有中间用来解释那个符号的那段动画,就算一定要有也没必要做得那么长吧)

全片唯一能让我记住的小角色就是多比,很可惜他出现得很晚,走得也很早,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使得他的临终演讲和最后死亡也被削弱了很多力量。当然更多得人物死得比他还要轻如鸿毛。

好吧,既然故事如此无力,那么怎么让观众不至于睡着呢?这里电影使用了非常拙劣的手段,那就是吓你!同情节上的莫名其妙一样,音效上也总是没理由地突然“轰”得一声吓你一下,要是画面上真的有什么吓人的也就罢了,可是有八九都是很无聊的噱头,即使是个普通的转场,也得“轰”一下。这样的例子太多,我觉得已经不光是无聊的问题,简直可以说是在亵渎观众的智力。


看到了最后,当伏地魔打开棺材拿走邓布利多的魔杖、全片结束时我已经非常平静。因为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靠着“哈利波特”名字赚钱的大水片,在同样的两个多小时内完全可以把第七本书的内容完全拍出来。拍成上下,和时光网忽悠的完全不同,仅仅因为这已经是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小说而已。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