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写影评的,还是忍不住~
首先第一担心的就是上座率的问题,还好我那个放映厅是客满的,欣慰了。
罗琳是一个喜欢刻画细节的作家,这也是她的小说畅销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想要把整部剧都原汁原味搬上大荧幕是不可能的事(搬上去也不一定会好看),所以这就需要导演、制片人和编剧的协商与契合,找出他们自己的理解与观念。值得庆幸的是,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用的是一个制片人,这使整个系列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保持了连贯性。各导演对书的理解不会有大偏差。
叶茨是电视电影导演出身,第一次执导哈五时细节扣住了,但忽视了电影相较于电视最明显的优势——大场面。影片细腻,但没有震撼的气势,所以并不成功。
经历了两部电影的跌打滚爬,叶茨终于在与哈四导演的合作下完成了算是整个系列中出色的一部。他很好的把握了完结篇应有的基调与气势,逐渐过渡到结局。哈四是系列中我欣赏的几部之一,欣赏他的拍摄手法与张力。这在第七部中也有所体现。电影没有过多的运用摇臂和轨道,除去了僵硬的视觉效果制造技巧,选择了更天然的人工摄像,这也是叶茨回归自然的理念的一个体现吧~(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哈和罗吵架时直接肉搏而没有用魔杖)
情感线一直是叶茨电影的特征,很容易发现主角大段台词的时间很多。他讲究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没有在电影——这个集特效演技配乐等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事物——上花大功夫。回归自然固然好,但你不是拍文艺片,是拍给全球上亿大众看的,特效及大场面肯定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当然,这部电影很好的控制了观众的神经(叶茨的长项),一会这里突然跳出来一条蛇(我弟吓得直接跳到我身上。。。),又一会主角遭遇不可预见的危险。看过书的我,第一次看电影也会跟着一惊一乍的,放映厅里充斥着紧张的气氛,看完仍觉没有逃出这样一个情绪被控制的境地。。。
全影最炫的就是那部小动画,太给力了!!
技术方面最后来讲讲配乐。令我欣慰的是这次没有像第六部那样沿用第五部的音乐,而是全新的。主题乐不再频繁的出现,也除去了变调这样一种低级做法(在我看来是这样)。音乐真的不错,很切合实际,也富有感染力,只是少了熟悉的旋律,不是很适应。或许正是因为是结局篇所以特意改动的,我们无从得知。
讲完技术,最后讲讲软件部分。演员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魔法部时的两位新演员也都出色。编剧也给这黑暗的时代增加了点小配料。恰到好处,符合麻瓜现代感(本身第七部也没有什么魔法可言)。
电影伊始,就有人被无情的杀害,奠定了本电影的基调。护送哈利的途中,有人失去了耳朵,有人/动物失去了生命,令我不满的是“妈妈,这下你能分清我们俩了吧”这句沧桑的幽默被删掉了,实在不知为何。接着更多的人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铁三角走在荒野,画外音播报的是失踪人员名单。一个个名字敲打在主人公们的心头,无奈而悲怆。人死了不能复活,不能与之交流心灵。铁三角给多比盖墓时我心头闷闷的,泪盈于睫。“哈利波特是我的好朋友,有哈利波特在身边我很开心。”心痛,苦涩。他是光荣的,他被哈利尊重,亲手盖墓。是友情?我相信不是卑贱的主仆情,更不是人情,而是一个物种的感激之情。多比是纯洁善良的,他见过的世道比这黑暗,却仍像哈利那番善良,他们的性格是如此相似呵~所以他死了,哈利才会如此的伤心。不,身边的人为他而死,他心存感激与爱。
吐槽结束------------------------------------------------------------------
期待下一部,却发现下一部到来后就会完结,失落。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