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几乎是电影开始的同时,我的眼泪就落下了。倒不是说电影拍得多成功,我想我是被一种情绪——感伤的情绪攫住了。
    其实,如同大卫•耶茨的多部“哈波”一样,这一部“死亡圣器”对于书迷们来讲也是一块不大不小的鸡肋。我想没看过书的同学们也许还是无法完全把握这部电影讲的到底是什么。而像我这种对于原著“义无反顾”的呢,情绪也照样大多数时候是不上不下的悬着,找不到发泄的出口。然而,还是要在第一时间,义无反顾的奔到电影院!大概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一个不说再见的借口吧……
    最打动我的情节有二。
    一是赫敏给父母施遗忘咒。赫敏的脸从照片上渐次消失的时候,我哭了!心里空落落的。一方面为了赫敏的痛苦与不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哈利•波特”也仿佛是那照片上的脸一般一点一点的淡出、消失!曾经,那些书、那些影像,就那么真实、那么休戚与共的波动着我们的心情、分享着我们的生活。而今,它渐渐的,已化作了一种美好的回忆,每当我们去触碰它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在缅怀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情境——然而这回忆终究还是鲜活的、生动的!会不会,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连这种回忆也尘封了,也变成一种回忆了?那要多可怕呢?
    另外一处就是罗恩出走后,哈利与赫敏共舞的情节。我觉得那是一种辛酸的温暖!连日来的担惊受怕、疲于奔命本就让大家都疲惫不堪,而罗恩的负气出走则真正叫留下的二人彻底崩溃了!在那么沮丧、那么无助、那么寒冷的时刻,哈利摘掉了魂器,像赫敏伸出了双手!忘掉一切烦恼、一切恐惧、一切伤心,就让我们舞一曲吧!相拥着,汲取彼此身上的力量与温暖——却没有暧昧!那种慰藉是高于友情而又无关爱情的——更像亲人间的相濡以沫!曾经纯真过、躁动过雷德克利夫终于长大了!那么多年来,我第一次觉得他身上散发出一种男子成熟的魅力,有一种儒雅而温馨的光芒——真的让人觉得好贴心!
    ——其实,我觉得那一瞬的感觉,才是最“哈利•波特”的吧!当那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陪我走过奥赛、中考、高考……走过一段又一段生命中的艰难与不如意时,“哈利•波特”于我就像是那双及时伸出的手:每一次我抛开那些难题就像是抛开重压在我胸口的挂坠盒!沉浸在书中、电影中,渐渐就有了信心、就会重新变得开朗、勇敢!那些思考、感动,那些深嵌在记忆中的感觉永远那么温暖,而今,又因为那迫近的告别平添了几许心酸与惆怅!
    而对于克利切与多比的处理则让我,很是失望!克利切——或说雷古勒斯、多比、斯内普(按出场顺序)是原著中最叫我心揪的三大泪点,每一个都让我哭到心疼!然而,我们可爱的电影!居然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素材!失策!失策!
    雷古勒斯这一段是被生生砍掉的。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深刻而富有冲击力的情节!别说是因为时间紧迫!既然都分了上下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忠实于原著!那又怎么能忽略这么重要的一段故事、一个人物呢?况且,不是还有时间用一大段动画讲述“三兄弟”的故事吗——当然这一段很有新意,视觉上也很富美感——但是,如果要选,还是宁可导演把时间花在雷古勒斯和克利切的身上!
    至于多比,那纯粹是导演没把握好节奏,情绪铺展的不到位!同理还有海德薇之死、陋居会合等等!导演不知出于什么想法,在这些细节的表现上统统一笔带过,没有充分的铺垫与延展,使得这一系列的情节统统在观众的情感呼之欲出时戛然而止,显得那么的虎头蛇尾!我想,这也就是我所谓的这部电影的“鸡肋性”之所在吧……
    然而,还是喜欢的!在以后漫漫的岁月里,肯定也还是要无数遍的回顾!因为,那是童年!是青年!是纯真!是悸动!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逝去!是分离!是怀念!是惆怅!是流年匆匆的抛却!告别已经开始,曲终人散的路上,我们,还能回头吗?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