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不是哈迷,我没看过一部原著,电影也只是当年看过第一部,之后就断了完全没追过。以下完全是一个路人甲的观感,哈迷看了轻拍,不喜绕道。

--------------------------------------
因为朋友过生日,拉出去说看看电影,最近自然没什么选择,直接去看了哈7。我一向认为这样的片子没有阅读原著打底,看电影自然不懂只是看个热闹。就好像我看《指环王》能热泪盈眶,但没看过书的人却认为那三部曲沉闷至极一样。
小眼镜系列和《指环王》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在国内流行开来,只不过一个一直在写,一个是几十年前早早成就。
没读原著,当年跟风看了第一部电影,觉得挺欢乐的,背景和人设都挺细致,魔法的想象力很神奇。仅此而已。之后就断了,电影和书都没追。自然落下一部,就不会跳过去接下一部。不过也的确佩服罗琳阿姨的笔头速度,《凤凰社》发行时看到电视新闻,我想这是在卖小说还是卖辞典,一部当年的“儿童小说”的续集写到和“现汉”一样厚……当然现在大家都承认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儿童小说,小演员们在成长,观众也在成长。

所以,当我坐在UME的座位里,灯光熄灭,唯一熟悉的就是片头的那几个音符——就像熟悉诺基亚的那个标志铃声一样。

除了三位主角,其他角色一个都不认识,隐隐认得大个子海格,还有长大的马尔福。在准备逃亡转移的那场戏,一屋子的人对我来说都是陌生。也没问朋友这些都是谁,肯定一两句话讲不清楚。
当他们喝下化身汤,一个个都变成哈利的样子,突然觉得长大的丹尼尔也没那么令人失望。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体态和小动作,不同的神情都被丹尼尔表演到位。那些都是他,也都不是他。

三个伙伴化身教师重新混入魔法部的那场戏,三位成人演员的演技也值得称道。模仿怪人容易,但模仿得自然就很难了。乍一变为中年人的身材,穿着不大合体的衣服体会那种走路的感觉,目不斜视一摇三晃的姿态很传神。

三人之中,以艾玛的表演最为精湛。大多数时候她并没有太多的身体动作——戏都在眼睛里。丹尼尔的眼睛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样子,说不清是冷静还是茫然。艾玛不同,不太恰当的形容是“顾盼生姿”。她的疑惑、坚定、思考、依赖、嗔怪、埋怨、欣喜都在眼神里。哈利因为戴上魂器而变得脾气古怪(这点好像魔戒XD),她近乎命令式地给他摘下来:“我们还是轮流戴吧”;在舞会上她是华丽的小公主,端庄但不招摇;哈利安慰她轻轻起舞,她的眉头也非立时舒展,而是在一串旋转镜头后才露出笑意;在哈利父母的墓前,她轻轻地靠上那个孩子的肩头,但也只是转瞬——她知道那一点温暖已经足够驱散风雪;罗恩提着宝剑回来,她眉眼间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甚至责备也没有,几句话平静得就像自言自语,直接上去抡包就打——多喊一句都是夸张;读起古老的三兄弟故事,罗恩的插嘴惹她不爽,眼皮轻翻,只是一句:“要不你来念?”,这和我认识的每个抬过杠的姑娘没有两样!

罗恩的戏份不多,不过隐隐然觉得长大了的他有点像夏雨——一副憨憨的,略带狡黠又时刻怕被识破出丑的表情。鲁伯特的每个镜头都在微笑——几乎察觉不出的嘴角动作,只一下就又收回。劝哈利不要出走,背起哈利的背包,就像是那个打球回家路上,劝你别为泡妞失败沮丧的哥们儿;受伤的路上看哈利和赫敏两人的亲密,醋劲都写在脸上;终于回归小队,面对赫敏的责难也只是微笑承担;化解之前和哈利之间的心结,把话题转移到“正好”偷来的魔杖,在突然变大的火焰中,两人和观众一起一笑泯恩仇。罗恩是纯爷们儿,好兄弟。无论你是救世之星还是亡命凡人,罗恩都待你一如初见。

-----------------------------------
走出影院,我想回找之前的6部补一补课,明年的(下)上映时也会去看一下结局。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2010)

又名:哈利波特7:死神的圣物1(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哈7(上)

上映日期:2010-11-19(中国大陆/英国)片长:146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鲁伯特·格林特 海伦娜·伯翰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 Steve Kloves/J·K·罗琳 J.K. Rowling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