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八个》(1984)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在这部由张军钊导演,张艺谋、肖风摄影的影片中,版画般的黑白对比,大量静止长镜头与大胆运用局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一改中国内地战争片雄壮高昂的乐观主义基调,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呈现为一段呼唤人性的深沉而又悲壮的历史。
可以看出,《一个和八个》是一部忽视人物性格的清晰脉络和故事情节的因果链条,讲究造型思维和观念更新的战争片。在影片中,无论是农家烤烟房里的横条,还是铁桶一样的砖窑;无论是结实的碾盘,还是牲口房菜肴;无论是村边草垛,还是路外斜坡;无论是荒寂的旷野,还是无垠的天空,都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景,而且是作为影片表情达意的元素,直接参与到剧本之中。在这里,“环境”跟演员一样以特定的造型本分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
影片摄影师张艺谋、肖风在其摄影阐述中写道:在压抑了许久之后,要强调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无论是导演还是摄影,都特别强调影片的造型思维和观念更新,这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造型意识发展及其嬗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新中国创建时期的战争片中,往往强调场面的宏大,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等等因素条件,而不拘泥与个人内心的感情,个人往往消解在善必胜恶的历史洪流之中。在此之中,政治正确往往被可以强调,比如共产党的应勇、高大、勇猛、智慧等特点,而地方则被描写为有诸多性格缺陷的人物,诸如:盲目自大、鼠目寸光、胆小怕事等等。在影片《南征北战》(1952,成荫)中,就刻意强调了影片的史诗性。影片以恢弘的气势和壮阔的场面表现我华东部队在七战大捷之后,大踏步后退山东以灵活机动的战略要术,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南北夹击的妄想,赢得重大胜利。为了再现当年的战争场面,影片调用大量部队和群众,编导人员也大多具有长期部队生活经验等等。然而在影片《一个和八个》当中,从平片名我们就可以看到影片并没有特别史诗性的场面,反而将镜头焦点主要对准片中主要人物,不仅如此,片中仅有的战争场面还是在许科长带领大部队被日军围追堵截,进退两难之时,被他们先前俘虏的老土匪和“叛徒”王指导却纷纷拿起大刀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当王指导员分离喊出那句:“中国人冲啊”的时候,此时画面采用升格镜头,同时伴随着画外音乐的响起,雄壮且富有节奏的音乐伴随着慢镜头画面,渲染着影片气氛和调动起观众情绪。而在电影中其他众多场景片段中,导演则着力刻画他们九人——一个王指导与八个老土匪以及许科长和卫生员之间的情感活动、内心挣扎,部队的群体性生活场面以及作战画面被有意识的隐藏,而这也是电影公映前后影片收到质疑的主要原因。
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之后,这种注重影片造型功能的表现手段在第五代其他导演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张艺谋的诸多作品。在《红高粱》(1987)为了表达热烈的情感,舒展的生命活力,影片让红色成为色彩主调,造成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情绪冲击力。尤其是在拍摄高粱的每一个画面时,更是将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与漫天飞舞的高粱并置在一起。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根据苏童晓说《妻妾成群》改编,张艺谋在影片拍摄时,画面显示了原著小说并没有呈现的灯笼形象,“灯笼”这一中国固有的传统物件,往往在封建时期大户人家结婚时使用,在影片中却成为主人公命运相关的象征物件。通过虚构的挂灯、点灯、吹灯、封灯等民俗仪式,将封建中国寓言式形象展现在银幕上,并对残酷的民族文化及人的劣根性展开尖锐批判。在影片中高墙大院自始至终都是按照祖传的规矩来操作压抑性灵的场所,在全封闭的建筑空间,验证的几何形建筑条理,人成为被宅院及文化框定的生灵。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一个和八个》的视觉造型开创性使用,的确在中国电影史的影像表现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它也的确称得上第五代的开山之作。
参考《中国电影史》(李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