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张艺谋在影片放完后 心里一凉来说
整部影片开篇即黑 黑不隆咚 整部片子构图也是极端叛逆 当时一看画面心里猜测是张艺谋老师的片子 一看还真是 如果说电影有作者电影 那张艺谋在做摄影师就有了自己的印记 就是叛逆构图 同老井 黄土地如出一辙。
很多书上写《十个和八个》是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 我就突然想 这部电影在刚一开始说实话很不吸引人为什么评价这么高,特地搜相关的论文。再看了三篇后猛然记起在看这部影片时弹幕并不多。叫好和叫座是不一样的概念的。不叫座并不能否定他的艺术意义。
整部影片在打遭遇战以前色彩以主要以黑灰为主 黑脸黑夜 黑调 整部影片很少采用人工光源 大部分为自然光源 黑主要来传递沉闷压抑气氛 如何向白转变 加入了红的色彩 一场遭遇战 整部色彩转向白———明亮的阳光 天空 也完成了从压抑到释放的情绪释放 即色彩蒙太奇。
构图 一句话来说就是极端叛逆
不完整构图 半脸拍摄 边角的画面任人物调度(只露个头在画面底部 神构图hhh一眼就觉得是老谋子)在画面前后景的布置上也是很夸张 前景多是占主要篇幅且倾斜的巨大物体 另外在遭遇战之前所有 “罪犯”都没有单人镜头。遭遇战开始出现单人镜头。
该片在拍摄瘦烟鬼打死杨芹儿时 拍了两个版本就是恐怕将来审查通不过。后来该片在审查过程中确实经历多次修改。张军钊直言被折腾的一头雾水甚至麻木 丧失判断力了。我深有体会,一是在长时间剪辑一个片子时会丧失判断力 所以在最后片子要定时 不会立马定 会让自己放松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再回过头来看片子。二是每个片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许别人说不好 但又要改 到最后面目全非 感觉很不好。
在《电影名片十五讲》一书中 详细剖析了该影片的艺术处理方式 但我觉得在对大秃子之死的地方有些过度解读 我看的感受是一个好汉死的悲壮 体现他碎是一个土匪但也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说他罪孽都被洗涤了灵魂也升华了有些牵强 让我头大。
在艺术上 儿子不必像老子 一代应有一代的想法 艺术上的重复是衰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