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的真相
  专治的最大弊端,是每一代人都只为自己的幸福着想。美国为什么能用短短几百年的时间超越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因为人家在跑,我们在转圈,打一开始就没发展过(改革开放后例外)。讲起历史,千万别提什么教科书,我记得的只剩下简答题的最后一个标点。《中国人史纲》看到四分之一中国千年发展历史的雏形便基本了解了。一个王朝强大了,然后开始腐朽,最后灭亡,再一个王朝起来了,又是一样的死循环。千年历史,风云变幻,但变来变去,起因离不开权力、金钱、女人这几样人性的基本欲望。
  西方呢?西方也有权力斗争,但在市民阶层,普遍追求的是真理,是梦想。中国人追求的是财富,是权力。然而,财富好也,权力也罢,都不过是知识和梦想下的副产品,没有知识的进步和梦想的趋动,钱只是钱,不可能再生钱,权力就更不能了,它只是让人沉溺于制度创设出来的“高人一等”的“支配”感和不平等优势。说白了,权力和财富不过是知识和梦想的终端产品,与其说他们是创造性的,不如说是消费性、享受性的。
  西方在发展,中国在转圈,这就是隐藏在西方追求真理,中国追求物质背后的真相。
  
  二、梦想
  年近三十,准确说是27.我第一次有一“梦想”——改变别人的思想(哪怕一点点)。这是李开复、兰迪波登教授、麦基隆大学一直主张的人文精神。之前,为什么没有,因为环境不对,身边的人所追求的东西,或说是“梦想”似乎在我身上都不兼容。而且中国没有“梦想”文化,抑或有,也被千年“酱缸”文化掩埋得太深了。除了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都是偏保守的。
  有梦就去追,放手去飞……就问是,我们都有些什么“梦”啊?入学第一天,想到的就是考个公务员?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对象成家成儿育女?有家有业后,就是赚钱,钱,钱,钱……人应该工作,应该有收入,应该生儿育女,但,只是以钱为目标,以生儿育女为“梦想”,总觉得不太好。
  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如果我说这话,会是傻大空吗?
  真心地希望中国可以强大,而不是辛苦地做别人的“世界工厂”。看当下中国,国内的优秀人才,不是出国就是想着出国。国内的人才,不是想着当官就是想着发财,或是以买房生儿育女为下半辈子的奋斗目标。谁想过,在知识的海洋里更进一步?我相信那些得诺贝尔的人,大多数是奔着“求知求真理”去的,而不是奔着求“诺贝尔”去的。学校本是求知求真、塑造思想的地方,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产业化,学术商业化,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硕博士”,中国的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了,但我们离诺贝尔是越来越远了。在求知的路上,中国貌似本末倒置了。
  我没有富贵到对金钱、权力等可以不屑一顾的地步,因此无法清高得鄙视它们,事实上它们是那么美好,以致于我们无法鄙视。但即使再美好,依然抵不过真理的魅力。功名利禄爱情都可贵,为了真理一切成浮云。人微言轻,讲什么都无力,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即使只是一小部分人。
  
  三、“上帝的心思”
  信上帝的人像一个希望得到大人欣赏的小孩,没有“父”肯定的眼光就不知道生活该怎样。我不会跑去和别人说,这世上没有上帝,不要迷信上帝能救你。因为这么做的唯一结果是我改变不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反而把自己的毁了。好比当年的被活活烧死的布鲁诺。
  但我相信,让相信上帝的人醒来的方法,是让他们看见真正的“上帝”,而不是一味地自我暗示存在那个从来不曾出现的“上帝”。所有学科中,最接近“上帝的心思”的应该是是物理吧。如果哪一天,物理学发达到可以带人类穿越平行宇宙,那时,能拯救人类的“上帝”就来了。

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Randy Pausch's Last Lecture(2007)

又名: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 / 人生的最后一堂课 / 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演讲

上映日期:2007-11-09片长:104分钟

主演:兰迪·波许 

导演:未知

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