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我在豆瓣写下影评的第一部电影,小妇人或多或少开启了我表达欲与记录感的开端。先试着说说电影,没看过原著,确实对影片中的时间线感到错乱,无法抓住过去与现实的切换。我曾将自己与影片中的四位女性做比,感受共性、羡慕特性。毫无疑问,Amy最后的体面幸福是我毕生所求,但Joe的独立勇敢又是我迫切想要自己成长而为的彼岸。而这些性格切面,都是我痛苦焦虑的一大来源。
于是试着说说自己,在溢斥着自卑、自弃的家庭生活与维持光鲜的校园生活的夹缝里,少女曾无数次定量自己人生价值的程度。她一直痛恨着自己形状的模糊——从没有坚定的人生方向,从没有持久的兴趣爱好,从没有丰厚的性格内核,从没有固定的相处轨道,好像只有被化妆品包裹后靓丽的脸庞、被合适衣饰装点后得体的身形、以及埋葬在青春中无数次的第一名才能给她最后的安慰。除此以外,她一无所有。陈铭在offer里曾定调过如何在感情中保持被爱的自信,那就是先做自己,做一个有着丰满内核的自己。这是少女长久稀缺的。所以她竭尽模仿目光里的女性他者,她们富有特性的人生步调——或幽默乐观,或刻薄批判,或温柔圆顺,或洒脱独行……她想在这些丰富的性格侧面、生活形态里积攒自己可以被爱的理由,而不只是皮囊的缥缈。可是她最终发现这些无法成为她自己,也许微博上批判几句、高歌几句可以展示出一点性格的多元,但这些永远不足以给予坚实的自信、自爱的价值。大学里尴尬的成绩卡位、无法提起热爱的学习专业、迷茫无所得的生活、不知道该如何规划的毕业后道路、无法获得精神与物质成长的20岁……所以内耗、所以决堤、所以在上一段失败的感情中不断自我怀疑,所以竭力想给自己所有的言行定下意义的轨迹——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爱过的音乐、主动和被动的照片……这些都要一点点填充进肉体与自我的壳具,好让自己鲜丽的青春多停驻丰满的才华。可是为什么要这么执着于被爱?也许是因为自己无法包票自己的未来——光彩的本科履历不足以基准未来工作与生活的体面,同龄人的压力与才性总是在深夜攻击少女不够坚硬的内核。在无法确定自身创造力的时候,她总会将目光投向爱情与家庭,试着在其中找到自己被包容、被照顾的空间,让自己混沌的未来可以有当下短暂的皈依。也许在未来,在千帆落尽后,她可以承认,在这种痛苦与焦虑中无法走出的自尊心是组成她成长内核与人格魅力的一大来源(hope so)但是在现在,似乎只能写下这种挣扎撕裂,以示慰藉。
后半部分与影片内容无关,但与影片触及到的女性价值、生活选择有关。语序混乱、逻辑不畅,只是作为自己首篇记录的开端,以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