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刚开播的时候,观众以为一心卖房搞事业的房似锦终于不用走爱情线了,结果证明,大家开心得太早了。
国产影视剧的编剧总有种奇异的力量,总会排除万难崩尽人设的促成男女主达成生命的大和谐的,比如《安家》的男主徐文昌,出场已婚了,别急,他老婆分分钟就绿了他。
不然他还怎么和女主谈恋爱?!
总之,女主角最后一定会和男主角在一起,甭管刚开始俩人是怎么彗星撞地球般的不相容,这样稳定的结局,真让观众们安心。
小时候的我,是非常喜欢也非常需要这样的安心的,就像一定要在看电视的时候问爸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样,一开始就站对了立场,认准了官配CP,笃定公主会和王子有个happy ending 的大结局,我才能怀着一种稳操胜券的心态从容地观看下去。
一部分观众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心态,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女主,大家最关心的是她会怎么和男主谈恋爱,又是怎么吸引了炮灰男配们的喜爱。
不和男主在一起?不可能!
不谈恋爱?想都不要想,不可以!
遥想当年唐嫣和罗晋的定情大作之一《克拉恋人》,大结局唐嫣抛下男一rain,突然选择了罗晋扮演的默默付出的男二,让当时的观众纷纷怀疑人生。
同理的还有高分韩剧《请回答1988》,因为认定了女主必然是男主的,以致于女主和男二结婚的结局放出之后,气愤的“狗善党”给剧怒刷一分,威胁要给编剧寄刀片不算,还要怒骂女主德善是「渣女」。
这……在青春期对不同的异性萌生出朦朦胧胧的好感就要被骂「渣」,我简直怀疑这些苛刻的观众是女德班的优秀学员了。
基于这样的心理,观众们对开放式结局的接受度也很低,沈从文《边城》里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中学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就为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而吵得不可开交,我至今记得语文老师无奈的尔康手:同学们,这不是最重要的啊!
还有琼瑶写的《婉君》,最早是出现在她早年的中篇小说合集《六个梦》里,原来的结局是三兄弟因为都爱上了婉君又不忍伤害兄弟,纷纷离家,婉君等成了中年妇人,他们还是没有回来,她只能日复一日地继续这种无望的等待。
但《婉君》改编成电视剧,原先的结局就被琼瑶自己推翻了,她大笔一挥,婉君和大哥终成眷属,其他两个兄弟也各有姻缘天定,最后大家都拥有了大团圆的结局。
俗气吗?俗气,但这是大部分观众想要的结局。
就像2019版《小妇人》一开头,女主乔的出版商就对她说:如果你书里的主角是女孩,她的结局要么嫁,要么死。
说起来,经典的女性主义名著《小妇人》本身是一个反常规反套路的故事。
『以下内容有对原著和电影的关键情节剧透,请谨慎选择是否阅读。』
书中的女主乔从头到尾都是个向往独立自由的不婚主义者,她不仅活泼野性的像个假小子,而且她不像绝大多数的青春期女孩一样对爱情充满了罗曼蒂克的幻想,她更喜欢想象和书写的,是被视为男性专属的探险和冒险的故事。
书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的、与四姐妹青梅竹马的男主劳里,哈佛毕业,英俊迷人,一直深爱着乔,虽然门第悬殊但没有家庭的阻力,他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向乔求婚,他们身边的所有人,包括读者和观众,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乔一定会答应他的。
可是,乔却出人意表地拒绝了他。
当年看94版的时候,这个晴天霹雳给我直接劈懵了好吗!
这就好比郭靖拒绝了黄蓉,最终和华筝生娃了;更像是小龙女拒绝了杨过,说我们还是做一对尊师重道的好师徒吧……
总之就是很方!
这直接导致我之前很长时间都很不喜欢《小妇人》,但现在,这却是我认为女孩们都该看看《小妇人》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乔认为,自己对自由的热爱远远超过了对婚姻的渴望。
2019版的劳里是万人迷甜茶扮演的,豆瓣有条短评说:「还有人能拒绝甜茶?!我一个男的都想答应他」看得我爆笑。
还有不少破碎的心,因为最终劳里选择和乔的四妹艾米在一起,而将劳里斥为渣男,至于艾米,更是长期成为了书迷和影迷心中的反派角色。
这正能说明,自《小妇人》问世的一百五十多年来,大部分读者和观众,都将这部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柯特创作的半自传体女性小说,视为一个简单的爱情和亲情故事去理解和阅读。
这绝对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矮化。
原著中,乔的思想、乔的写作和乔的成长远比乔的爱情所占篇幅要多得多,乔的身份,不是劳里爱的人,而是女作家,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家庭支柱。
但是电影和电视诞生之后,对原著的改编,依然是遵循着简单粗暴的原理,有的版本甚至将姐妹四人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贫寒却过得积极乐观、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场景都缩减了,最终拍出的效果就成了一对塑料姐妹花为了男人撕逼的狗血俗套故事。
写到这里,突然想cue一下类似题材的《情深深雨濛濛》,当年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书桓和依萍的爱情故事上,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认为依萍应该扔掉渣男,独自美丽,专注搞事业当大上海的台柱子它不香吗?
这样快乐活泼的白玫瑰何苦要为了男人拔掉了全身的刺,为他疯疯傻傻,甚至是跪地哀求他的爱呢?
不过《情深深雨濛濛》本身就是恋爱大过天的言情小说,大家对依萍搞事业的美好期待更多的是美好的愿望。
但《小妇人》不同,原著中乔一直在努力争取做一个事业女性,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选择靠自己而非婚姻去改善自身和家庭的处境。
《小妇人》着力展现的,是四姐妹如何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里逐渐成长并实现自我的故事。
因为2019版的《小妇人》将更多的篇幅放在了四姐妹的自我实现上,所以尽管我对这版的选角不是很满意,但不得不承认它是最符合原著精神的一个版本。
和其他版本里乔成为众星拱月的绝对主角不同的是,这一版里的乔不再拥有绝对正确的立场,四姐妹对未来、对婚姻都有截然不同的期待和理解,但没有谁对谁错的区别。
比如乔想阻止姐姐梅格结婚,她认为姐姐喜爱表演,应该去追逐这个梦想,成为独立女性。
但是梅格温柔地告诉她:「我结婚,是因为我想结婚,我想拥有一个家庭。」
更重要的是:「虽然我的梦想和你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乔对梅格的误解,可能就像职场女性对家庭妇女的误解一样深,其实真正的女性主义,不是要求所有女性都要奉行不婚主义,都要去职场上打拼,而是给女性以选择职场或家庭的自由,并对女性的选择给予足够的尊重,使她们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工作,都能获得劳动所得。
梅格在见识过上流社会的浮光掠影之后,依然选择了爱情,嫁给了同样出身贫寒的家庭教师,这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她想过的生活。
正如女孩不该被谈恋爱和结婚生子所限定一样,女孩也不该被限定为人人都成为乔一样的独立女性。
女孩想要的自由,就是可以成为乔,也可以成为梅格,只要她们想,只要她们愿意。
「反派」艾米在新版的塑造里成为了一个理性的酷女孩,面对劳里指责她想要嫁入豪门的虚荣时,艾米冷静地对他分析说,对她这样没有财产、赚的钱无法养活家人和自己的穷女孩来说,婚姻永远不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冷酷的经济问题。
和简·奥斯汀一样,路易莎·梅·奥尔柯特再三强调,婚姻是一个经济问题,但读者想看到的只是浪漫的爱情故事,之前数次影视化都基本无视了这个核心表达,而19版让人觉得最惊喜的就是用很大的篇幅强化了这个主题。
片中的金句之一,就是马奇婶婶说的「女人不结婚的唯一方法就是发财,如果没有钱,你就需要嫁一个好人家。」
乔想要独身,所以她就努力写作赚钱,艾米的绘画天分不足以发财,于是她就选择嫁一个好人家。
看吧,哪有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撕开来都是残酷的现实问题。
看到这里,有原著党要反对了,「不对呀,小说里乔最后不也嫁给德国教授了吗?最终还是逃不过婚姻的真香定律。」
有趣的是,新版的电影正好解释了这个问题,乔和出版商商谈《小妇人》的出版事宜,出版商先是对拆了劳里x乔的官配CP感到不满。
继而对乔最终没有嫁人的结尾更为不满。
乔的回答是:「谁也不嫁,她在整本书里都在说她不想结婚。」
出版商说,「这不行,女读者都想看到书里的女主结婚,如果女主角是个老处女,没人会买账的。」
乔的回应是,「如果你想把我的女主角卖给婚姻,你就得多付点钱。」
最终,在之前版本都被拍得好像是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的乔和德国教授这一对,在这个版本里就以戏谑的方式在一起了,出版商无视作者本身的意愿,和乔这个人物的思想,认为这个大团圆结局很浪漫,还将这一章命名为《伞下定情》。
足足等了一百五十多年,乔才终于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这个伞下定情的结尾虽然拍了,但是观众也清晰的认识到,这是出版商为了顺应市场安排作者加的结局,却不是乔真正的选择。
因为现实中的乔,也就是原作者路易莎·梅·奥尔柯特为了帮助家庭,加之个人爱好自由,终身未婚,路易莎为了分担家庭重担,15岁就出外当佣人,还做过裁缝和洗洗熨熨的活计,后来陆陆续续当过家庭教师、小学教师、医院护士,最后靠出版《小妇人》实现了经济自由。
和长期独身的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直到38岁才结婚,婚后半年去世)一样,因为时代的局限和市场的需求,她们笔下的女主人公无论再聪颖独立,都需要有个浪漫美好的结尾,成为别人的妻子。
但现实中,她们自身的选择证明了女人在要么嫁要么死之外,还有更广阔的道路可以选择,爱情,从来就不该也不是女性生命中唯一的命题。
爱情确实很重要,但是没有重要到让女性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打转的地步。
不要再说女性观众和读者就想看女主角谈恋爱结婚这种傻话了,与其不断重复低智商的玛丽苏小学鸡恋爱,不如多关注女性现实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吧。
女性生活,早已不复电视剧里那么贫瘠和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