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世人千万种,浮云莫去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怦然心动》(韩寒翻译)
竟然不知道怎么开头,我们直奔主题:
2019年末,暴风雨前的宁静。
春运的热潮还未开始,nCoV引发的恐慌也尚未爆发。媕娿不定的院线电影档期也等着大年三十的到来蓄势待发(当然结局并不容乐观)。在11月就引进的《小妇人》,让我在预告刚发布时就见风是雨,准备大快朵颐;然而,11月、12月、1月……时光飞逝,让人措手不及。
乐观的是,在春节来临之际,电影局终于决定:在2月14日(也就是圣瓦伦丁节)上映《小妇人》,2月12日上映同样瞩目的《乔乔的异想世界》;虽然《1917》尚未确定,但不得不服这个主意甚妙:在2月10日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他们还能在中国蹭上一波热度。作为预定的票房贡献者之一,我也表示尚可理解。
可惜的是,电影爱好者们早已急不可耐。为此影评,我也同样先行一步。
去年11月,《小妇人》引进。看到演职员表,就为这毫不亚于《Midway》的阵容所震惊。《伯德小姐》的两位主演,让我们在表演上有了一丝期待;“颜值代表一切演技”的Emma,也对期待值大大加分。(当然,对于《美女与野兽》我们另当别论。)
值得一提,在看电影前,在我的潜意识中,总是认为Emma饰演的角色应是在Beth妹妹或艾美妹妹中的一个(事实上更倾向于艾美),也许是精灵活泼的赫敏一角的缘故吧。
在Emma的演绎中(其实也称不上什么“演绎”),美格被塑造成了一个“扁平人物”;至始至终保持贤妻良母的形象。最体现人物性格参加两场上等宴会时的虚荣心表现、婚后花钱买布料的情节,在Jo的对比下,被淡化得、仿佛并不那么值得一提;反而,通过卖出布料、向丈夫道歉以及在上等舞会上对劳里的一句“千万不要告诉Jo”等戏稀释了个性、反而更加突出了我们看到的围绕着那句“我的梦想和你不一样,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我想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我想与某个人一起为生活而奋斗。”的美格。虽然没有什么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也并不能归咎于演员),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算是完成度比较高吧。
奇怪的是,在观赏完影片《小妇人》之后,我对电影局将其定档于情人节的做法感到深为疑惑。不管是对原著、对改编电影的印象,它始终是一部《伯德小姐》式的成长话题电影;其中夹杂着家庭的亲情,但硬说有什么“爱情”,我横竖看不出来。类似有这样感觉的,还有感动千万人、那不得不提到的怦然心动《Flipped》。
在《小妇人》的原著中,它俨然是一部平凡而又闪着光彩的家庭戏。每个人物,都有其生动的一面:就连固步自封地信仰于各种礼教的马奇姑妈,也在她死后大放异彩(说认真的,提这一嘴不是为了搞笑);一幕幕亲情、友情的戏码,才是小妇人们感动人的真谛。
《Flipped》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在POV式的叙事手法下,两条人物线索交织,讲述的分明是少年与少女成长的故事;但它依然被打上了“爱情”的标签,实在令人费解。
再谈谈电影本身。两部影片的叙事手法各有千秋:《怦然心动》用的是POV式视角描写,照顾到了男女主角各自不同的心理,和在对方视野下那不为人知的一面;而《小妇人》则是插叙,将上部也就是七年前的故事,支离破碎地通过Jo的回忆穿插于主线之中,若没看过原著,很可能看得一头雾水,不明不白。导演的心机,别出心裁;值得我们品鉴。
一直以来,我认为电影改编小说不是一件易事。大篇幅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仅仅只能转化为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只是一个很可能被忽视的眼神细节。《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乱世佳人》全然是好电影,但作为一位原著党,也只是停留在“改编得很优秀”的份上;说到真正让我觉得“电影改编甚至超过原著”的高度,也许只有李安的一部《Life of Pi》可以提名了。也许是限于时长,《小妇人》也并没有更加突出与原著的地方。
但是改编确实有些细节让人眼前一亮:Jo在出版商面前的新式“无中生友”和出版商玩笑似的无情拆穿;还有最后关于Jo和教授先生是否在一起的开放式结局,也可以称得上画龙点睛之笔。
新版《小妇人》最为成功的两个角色就是Jo和Amy。Jo追求内心的自由,随心所欲而无所顾忌。在童年的Jo的心目中,“marry”一词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认为结婚就意味着被约束、被束缚;但她爱着劳里,和他情投意合而无话不谈,称之为“my boy”:童年那单纯的情感,并不矛盾。也许成长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自己认为不可动摇的信念再度审视罢:看来,我个人是更倾向于小说中的结局的。
Jo错过了劳里,却为Amy感到高兴:她爱劳里,同时也爱幼时曾宣誓“再也不会原谅”的艾美。在电影中,Amy与劳里的相恋仿佛有些突然;但在小说中的Jo视角下,她早已经看到了Amy对劳里的暗恋之情:所以,她才选择了远行,也才有了与教授先生相遇的情节。七年前的她,甚至自私得不能忍受姐姐出嫁;七年后,她将“爱”与“占有”分庭抗礼,可能才是经历了拒绝my boy后的乔真正成长的地方。
乔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演绎了生动如《怦然心动》的成长历程,更诠释了女性自主、自由的颂歌。还有艾美,新版艾美的形象也不再一味地无理取闹了。她曾经幼稚过,腌酸橙、画老师、因为姐姐与劳里出行没带上自己而赌气烧掉姐姐最珍贵的故事;但她成长了,与那个被宠坏的女孩判若两人。面对自己暗恋的劳里(原著中如此,但影片中貌似没有提前交代:毕竟是从乔的视角),她没有失去理智,反而更加爱憎分明,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不屑——同样也有了自己的主见,第一次拒绝劳里、第一次拒婚、也是第一次违抗马奇姑妈的希望,体现质的飞跃。
在与劳里结婚后,因Beth妹妹之逝回家,面对乔,也表现得更加成熟。
《怦然心动》中的Julie Baker则更为复杂。幼时,一见钟情。“我一定要得到他的吻”的幻想贯穿始终。后来,经历了鸡蛋事件、亲耳听闻Bryce笑话自己的智障舅舅,她意识到“逼格不同的人可能一见钟情,但不可能长相厮守。”而决定与他一刀两断。可能是某些不定因素所致,在篮子男孩的活动中,她又找到了自己“始终看不透”的男孩的迷人之处——结局当然是美满的;其中从单纯的内心,到经历了变生肘腋后赋予思想的判断,何尝不是体现了Julie的耐人寻味的成长过程?
很显然,这些天真无邪,和老生常谈的所谓“爱情”并不能归结为一回事。
……
与之类似,《Little Women》中最令人惋惜的Beth,也在怕生、胆怯后作出了勇敢迈向了劳伦斯先生的家中的决定,还与别人眼中严厉的曾祖父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殂谢之际,她成熟理智的表演无不令人动容。还有领居家的男孩劳里,也不断地在成熟与幼稚的缝隙之间徘徊;辅之以甜茶的表演,也是一个令人称道的角色。
在《小妇人》生动的群像中,我们难免看到过去成长时的自己。
Bryce也是如此。通过POV的自白,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般的内心变得更加理智、爱憎分明。他勇于追求内心,也是在他成长历程上锦上添花的一笔。
当然,除了成长,亲情也是两部电影中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Julie的父亲因关心弟弟,破例地与其妻子大发脾气;Julie也在与她的舅舅的交往中看到了家人之间的真爱。Bryce的祖父,更是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儿女、对祖孙无微不至的关怀。
对于Bryce的父亲这一为人刻薄的形象,显然影片塑造他的意图肯定不是积极的:也许更多是起到一个对比衬托的作用罢。
《小妇人》中的亲情是值得讨论的中心;相信各位也都能在影片中深为体会。这里寻章摘句地简单列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马奇姑妈,生前,她严格要求小妇人们,要遵守礼教,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丈夫。虽然在她心目中,依靠出色的丈夫才是女人发家致富(注意是“发家致富”不是马奇太太般的继承)的治本之策,在美格的婚礼上,她虽深表失望,而拒绝美格的亲吻;也对乔不结婚的态度嗤之以鼻;在与艾美欧洲游行时,也帮其挑选了如意郎君。但事实上,她对小妇人们的更深层次的爱在她看似严苛的伪装下更加桥揉造作地表现了出来。记得原著中贝丝患病猩红热时,艾美去马奇姑妈家寄宿;在这过程中,我们旁敲侧击地知道了马奇姑妈已经早早分配好自己死后的遗产,全部赠送给四位小妇人们;也就是这里,产生了“艾美的遗嘱”这一饶有趣味的情节。
还有“爸爸”这一形象,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始终是抽象的。偶尔地几次出现,却总是能为家中增添几分快乐。后来父亲受伤,母亲急忙赶往陪伴的情节,也为亲情增添了温暖。
老劳伦斯先生对劳里的爱,这里仿佛被淡化了。但他的深情却依然存在。
关于家与成长的话题,到此可以戛然而止了。毋庸置疑,它们是最催人泪下而亘古不变的话题,自然、无须煽情。
最后提一句:马奇姑妈的那句“我可以不结婚因为我有钱”(不包括后半句)到目前为止,依然可以看作难以驳斥的真理。

2020年1月24日
写于家中

小妇人Little Women(2019)

又名:她们(台)

上映日期:2020(中国大陆) / 2019-12-25(美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西尔莎·罗南 艾玛·沃森 弗洛伦丝·皮尤 伊莱扎·斯坎伦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 编剧: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Louisa May Alcott

小妇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