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读过原著,仅对电影所呈现的故事记录一些随感。以往的习惯是看完电影立马会在豆瓣随手写写评论,或者记录记忆最深刻的台词或者场景,回看的时候,发现如果我啥也没写,即使我给了五星好评,也很有可能完全不记得电影演了啥。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自己对感情认知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成长。当Jo从纽约事业受挫回到家,对妈妈说,我可能做错了决定,我当时太年轻而太快拒绝了Laurie的求婚。于是写下希望再续情缘的情书,放进了青梅竹马约定过的信箱里。可是再相见已经物是人非,前缘难续。
我太了解我自己,如果是以前的我看了这样的故事情节,一定会难过很久,恨Laurie为什么不能再多等那么一会会儿,恨为什么有情人难成眷属。可是现在想想,千帆过尽回过头来,多少人都会跟她一样,在受挫的低谷期再次面对去找我爱多一点的还是爱我多一点的人的选择时,选择后者。可是那是爱吗,那是天不遂人愿时,人给自己留的退路。
年轻时候面对炙热的表白,她已经给出了最理性的分析也勇敢地做出了决定。我也同样理解她想要妥协的举动。 "Women have minds and souls as well as hearts. They've got ambitions, talents as well as not just beauty. I am sick of ppl saying love is all women is fit for... I am so sick of it...but...I am so lonely..."我为前半部分鼓掌了,却在后半部分收住了。不是因为我不赞同,而在于我不想在对孤独的定义没有共识的环境下表露我的感同身受。小时候读过一篇东西,书或者散文,唯独记得里面大致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那孤独是什么呢?不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而是你在很认真说着话对面的人在很认真地玩着手机,是"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类似詹青云描述的买了东西走在回家路上,看着叶子萧萧落下,期望在自己最好的年纪有个可以说话可以分享这一部分旅程的伙伴。孤独感在受挫时被无限放大,忘记支撑自己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怎么选择都无可厚非。而后来教授的出现,明显就是给了一个更圆满的结局,教授没有出于爱慕而糖衣炮弹,隐瞒自己真实的读后感,却对女主的才能坚信不疑,可以为了爱情留下来一起创造属于他们两个人更好的未来。简直三观背景技能全方位匹配!
再来说说Laurie。我唯一觉得有点遗憾的地方在于年少的Jo太理智,感情来得时候从来没想过给一点机会让所有可能性都野蛮生长一下。不过给定情景下,接受示爱下一步就是结婚生子了,有点可怕,还是算了。Laurie和Amy的感情线在我看来是在无尽的黑暗中的他经过漫长岁月终于看见了那个从来不曾离开过的她,更像是一种Recipical love。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你,但是有一天我看到了你,你是可爱的,我想以你爱我的样子也去爱你。Modern Love在巴黎没有见上的情人多年以后重逢,男方重温年轻柔情之后,回去对妻子说,I wanna make it work(大概原话忘记了)。所以爱有很多种姿态,吵了很久的夫妻依然没有离婚,老一辈没有太多自由选择的婚姻也可以好好相扶相依一辈子,那是因为由荷尔蒙开始的是爱情,在激情过后无数平凡相伴的瞬间累积成了更加坚韧的爱。
关于Amy,我一是震惊于小小年纪竟然烧掉了Jo的小说来报复,深以为是非常恶毒的举动。但是当她落水Jo去救她时,心想这就是家人啊,怨你也更爱你。二是她要嫁给富人,也从来没有ashamed of that,表里如一,也带有一丝为家人付出的悲壮(特别成年后那一次,年轻时她还是直接拒绝了的。好奇如果Laurie没钱她会不会嫁他lol)
关于Mary/妈妈,这个妈妈也太好了吧!坚强,善良,善于倾听,把女儿教育得好好。她说 you have to let girls explore the world and figure out their minds…所有女生!去经历去体验才能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