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爱?何为恨?爱何故?恨何由?
何以长恨复相思?
开篇中的这些问题,影片中的女主角本尼以其极具个人色彩的方式做出了她的回答。
按照我以往的行文习惯,影片内容此处不作叙述。如有对此小文有兴趣的仁兄,还劳请诸君自行观影。
或许是因为我本身职业的缘故,所以在影片中所关注的角度也一向是侧重于影片人物的心理及其经历。此篇也不例外,对于本片的“系统破坏者”本尼的过激行为及其似乎被注定的命运,又让我产生了想要说点什么的想法。
首先,本尼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因其患有某种精神疾病,会经常愤怒、失控、伤害他人。所以她不能融入家庭、集体和社会。她在人们眼中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像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每分每秒都有可能发生难以预计其毁灭程度的爆炸。成年人因害怕而逃避,同龄的孩子们则不同。孩子们还不懂得“责任”两个字的含义,也不知道“后果”两个字的沉重。在孩子们的眼中只能看到本尼的特立独行与不合群,所以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她,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排挤、欺负和嘲讽。
人们看到的是满身是刺本尼。人们以爱之名,企图通过一些人为的手段来剪掉这些刺,从而让本尼变回(至少是看起来像是)一个正常的、普通的、能够遵守系统规则的孩子,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人们尝试通过医疗、教育、更换寄宿家庭的等等手段来剪掉本尼身上的刺,然而结果却是将这些刺变得更加锐利了。因为这刺的尖锐会刺伤自己,因此人们又选择了回避。人们始终都只愿意注意这些尖刺的存在,然而却从来没有人愿意关心这些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恨你!”是本尼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她用她的“恨”来回应这个世界和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以拒绝、辱骂、咆哮、暴力和各种极端行为去反抗和破坏一切系统规则。她看起来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不和谐分子。然而这样的一个本尼却有着一个看似简单,但对她而言却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回家。
如果说电影《北方一片苍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寡妇在大雪天里找房子的故事,那么《系统破坏者》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儿坚持不懈的为自己找“家”的故事。
一个恨恶一切的本尼,她的行李里却装着厚厚的一摞相册,每一本相册就是她曾经寄宿过的一个家庭,里面有她的经历、她的童年和她的“家人”。因为本尼的斑斑劣迹,她已经辗转了很多个寄宿家庭,她曾经被这些家庭所接受,然后又被这些家庭所抛弃。她每天都对着各色人等歇斯底里的吼着“我恨你!”却从来不舍得把越搬越多的“家庭”相册丢掉一本。她独自承受着一次次被抛弃的伤痛,她用她的尖刺将一次次被撕裂的伤口隐藏起来,却从未真正怨恨过、报复过那些抛弃了她的人。
一个拒绝一切的本尼,她却极为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她的拒绝,不过是为了要抢占在被别人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的先机,因为如果这样大概心里就会少难过一点吧。站在台前念作文的她,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反应,稍有不对便会打击到她,她便会选择以愤怒的方式退却、逃避、回击。如果遇到有人嘲讽她,她便会失控的对其大打出手。直到她遇见了赢得了她信任和依赖的校卫米查在她想退却时给予了她一道鼓励的目光,她才第一次念完了她的作文。其实在她的尖刺之下,隐藏着一个敏感、脆弱、自卑、渴望被接纳、被鼓励、被陪伴的小女孩儿。
一个习惯以暴力回击的本尼,却从未伤害过唯一给予过她陪伴的米查。患有本能性恐惧症的她,却接纳了米查的孩子在她脸上随意抓摸,甚至在遭到米查的拒绝和抛弃时,她也没有选择伤害这个孩子分毫。
本尼,系统破坏者,精神疾病患者。其实相比于这样的表述,不如说她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孩子和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来的更为贴切。作为本尼本身来说,她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要从冲破什么。如果说一定要有,那就是冲破阻拦她回家的障碍,冲破她注定要被被抛弃的命运而已吧。
本尼总是大声的喊着“我恨你!”其实她从未怨恨过任何人,无论是抛弃她的妈妈、抛弃她的寄宿家庭、抛弃她的米查,她都不曾真心怨恨。她所恨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所有拒绝她的、不信任她的感觉。所以她会一边歇斯底里的咒骂着,另一边却又满怀希望的期待着。她一边怨恨着,另一边却又思念着。本尼以她独特的情感方式和激烈行为表达着她的爱与恨。
本尼在遭到拒绝之后,便会选择踏上下一段“回家”的旅程。回家找妈妈、牛棚、米查家、梦里的狗窝、天空。她看上去总是在以极端暴烈的方式横冲直撞的破坏着一切固有的系统规则,但其实她不过是想找到一个“家”而已。可惜的是,最后却连天空也抛弃了她。
究竟是破坏者,还是被抛弃者,也许从来都只是一个角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