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亚历杭德罗在电影题材方面善于选取通过“边缘人物”的生存悲剧来反映社会现实。在亚历杭德罗的电影中,这种“边缘人物”具备着一种孤独、焦虑的心理。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孤独与焦虑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所探讨的议题。萨特所提及的“他人”即“地狱”正是诠释了这一点,人类在“地狱”中不被他人理解,不断的遭受痛苦与折磨。可以说,在导演亚历杭德罗所执导的影片中,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身处“地狱”,他们的身上始终背负着一种具有宿命感的卑微感。他们所追求的自由不被“他人”理解。在“他人”面前,主人公们显得渺小无助。尽管如此,亚历杭德罗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却依旧对心中的自由充满了向往,并且为了心中的自由甘愿付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如今,人类追求的自由更多是财富自由而非精神自由。正因如此,导演亚历杭德罗才在影片中才呼吁观者回归本心,探寻自我,呼吁观者去探寻真正的自由,这种对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度向往正是亚历杭德罗影片中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

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深海长眠》便深刻的揭示了这一点。该片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影片全片都没有展现主人公的孤独和焦虑,反而用结尾的主人公在海中自由自在的遨游来引发观者对整部影片的思考。作为一部选取了以安乐死为题材的电影,主人公雷蒙在影片中一直在争取着安乐死的权益。从表面上看,雷蒙具备着一个自由、乐观的灵魂。然而实际上,雷蒙面对生活只能努力抗争,最后选择自由的解脱。影片从一个自由的灵魂入手,让观者从内之外的对主人公雷蒙理解和关注。正如片中雷蒙所言:“大海深处,大海深处。在失重的尽头,梦想在那里成为现实。两个意愿合而为一,让一个愿望得以实现。你看,我看。像回声阵阵,默默无语。越来越深,越来越深。穿过血与肉,而超越一切。但我一直醒着,我一直希望我已经死了。”可以说,对主人公雷蒙而言,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身处地狱,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想要选择安乐死。向死而生这种思想也没有人理解,哪怕是他最为亲近的哥哥。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雷蒙终究达成所愿,在死亡的路途上迎来了新生,摆脱了“他人”,告别了“地狱”,获得了肉体上的解脱、精神上的自由,而这也正是导演亚历杭德罗所真正想要传递给观者的叙事主题。


深海长眠Mar adentro(2004)

又名:长眠地中海 / 情流心海 / 内心之海 / 点燃生命之海 / The Sea Inside

上映日期:2004-09-03(西班牙)片长:125分钟

主演:哈维尔·巴登 洛拉·杜埃尼亚斯 阿尔维托·阿玛里利亚 贝伦· 

导演: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编剧:Alejandro Amenábar/Mateo Gil

深海长眠的影评

S
S • 深海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