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两档美食纪录片上线,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严格意义上的吃货而言,仅靠看就能抚慰饥肠辘辘的口腹之欲了(实际是因为有些不在本地暂时吃不到)。
《宵夜江湖》“宵夜”在前,“江湖”在后,其实说的是“江湖”;《人生一串2》“人生”在前,“串”在后,其实说的是“串”。二者都是通过食物来探究食物与人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也算是继承了当年《舌尖》的套路吧,简单的故事,背后透出一点点对人的关注,对人的思考。如果单独的讲食物,做一个宵夜类型的纪录片其实很干的,就像吃烧烤,大家闷头猛吃不说话,不喝酒,和喝着酒侃着大山,肯定是后者更有意思,更能抚慰五脏六腑。
什么是宵夜?在我的观念里,基本就是烧烤或者说只在晚上才开的店,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出现的食物。如果晚上你饿了,在家下碗面,它也能抚慰你的肠胃,但是不应该叫宵夜,就叫吃点东西。再如果你拿出手机,选择了某某知名宵夜店的食物,小哥给你送到门口,那个填充了你的胃,麻痹了饿神经的东西,也不叫宵夜,就是叫外卖。
《宵夜江湖》开局还是不错的,至少围绕着“烧烤”再转。从厦门开始就变成了大排档了,大排档我也还能吃得下,东南沿海地区到的烧烤文化确实更加依托大排档,不是纯粹的串或者烧烤。其中出现的两个小吃我就不吐槽了,那东西真的不是宵夜,从白天到晚上,一天到晚都在卖。结果第五集重庆,我只有一大口的“草泥马”要吐出来。提到重庆这个城市C位必须是火锅当道,而播出的是什么?烤鱼?那个东西不是晚饭点吃的东西吗?作为一个云南人,烤鱼只有一种,就是烤罗非鱼,不管你是加了什么作料腌制还是新鲜快速爆腌的,一定是纯粹的鱼,不会是节目中那种加了很多配菜的烤鱼。第六集杭州我已经去把开局打的四分,调低了。一家绍兴菜、一份面条,既不宵夜也不江湖。食材不够宵夜,味道也不江湖,导演讲出来的故事寡而无味,别说下酒,喝水都会吐出来。其中采访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的片段就像以前我吐槽《深夜食堂》的那样,“你会带着你四五岁的女儿,半夜出去吃东西?”宵夜这个江湖,存在是有他的逻辑的,食材的特点也决定了他的消费人群,老年人还是早睡早起比较好。
《宵夜江湖》二三四集(一半)我都很喜欢,很宵夜很江湖。(差点就把把四星上到五星了。)时间地点有了,故事也有了,就只需要带上酒故事就可以开讲。他们都是城市中佷具象的你我他,但是又因为各自的因果走上了美食这条路,在这条路上,他们勇敢、热情、甚至“轴”,他们虔诚的守候着夜晚,等待着食客,保持者对食材新鲜的坚持,捍卫者每一个食客吃到食物的感受,他们在的地方就是是黑夜的栖息地,他们就是黑夜的守卫。黎明到来,黑夜留下的烟火气散尽,熨帖了五脏的食物却将人情味留下,等待下一个黑夜的到来。不知道最后两集怎么样,从第五集开始,宵夜这大旗被你劈倒了。
《宵夜江湖》涉足宵夜这个食物,跳过不去的坎一定是《人生一串》,去年《人生一串》上线,妥妥的让国内深爱美食的观众出了一口长气。原因就是17年国内版《深夜食堂》把大家毒的不轻。《人生一串》也不负众望,从北到南,从正紧食材到地方猎奇的食材,让我大饱眼福,去了南宁,就问这里有烤猪眼睛吗?去了哈尔滨满脑子都是老太太烧烤。。。
去年《人生一串》的成功,我最喜欢的点还是节目组在“串”上的用心。不管藏在食物背后的或本真、或黑暗、或温情的那些“烟火气”。节目组其实都没有忽略烤串,一定是在烤串够优秀的情况下,才介绍人的故事。而《宵夜》在这一点其实反过来了,人大于了食物(就是后面几集特别明显)。而且前面说过,舌尖的成功把美食节目从单纯的吃吃吃关联到了与之相关的人,后来的美食节目都在继承这一点。《人生一串》在保持了食物的“烟火气”之后才让接地气、好吃、人文关怀通过盘白温情又更“烟火气”的娓娓道来,所以好吃好看。
可是今年,《人生一串2》开头的广告,就像东北的焦炭烤鸡架一样,硬。节目中盘白肆意的解说,荡。前三集摄影和剪辑过度的各种切换,浪。可以说今年的串2前三集我看的都是懵逼的,要不是听着盘白就是这个声音,都以为被山寨了。总结起来就是——你膨胀了。
串2每一集的名字也很有意思,第一集:您几位?第二集:咱家特色。第三集:吃不吃辣?第四集:来点主食?第五集:不够再点。第六集:回头再来。连起来,不就是你从进入到店里到离开会和老板对话产生的词吗?这样的词语随意提出来作为每一集的名字,总结起来就是——你膨胀了。
前三集的摄像其实真的很浪,那些说好听叫特殊特写的角度,真的很让人出戏,本来我想好好看看美食的,结果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我都忘记咱是吃什么来着?网友一天说的百万文案,其实更多的是“糙”,带一点生猛、市井接地气。而节目组同样觉得自己文案一百万,这些依然是我说的——你膨胀了。
Ps:文案这一项,鹅厂的文案某些地方比串2好。
串2很偏爱(挖掘)云南烧烤,这一点给你一个大大的赞。云南的烧烤美食其实也很多,因为少数民族多,就形成了以少数民族风格为特色的烧烤文化,节目组有机会欢迎再来。这一季出现了三次云南烧烤,分别是昆明的夏大妈烧烤、朱家村立交桥的无名烧烤和来自德宏的烤猪尾巴。说实话,除了那个烤猪尾巴没吃过,前面两家在昆明确实是排的上名的。去德宏州,烧烤很多时候被推荐最多的是炒辣螃蟹。德宏州和缅甸接壤,虽然是内陆城市,但是那边反而有很多来自国外的海鲜,价格也不算贵。这次推荐的猪尾巴,先卤再烤的吃过,生烤的确实没吃过,下次去德宏一定试试。
从节目中涉足的城市来看,《宵夜江湖》去的还是那些网红城市,看似平易近人,其实中间还是隔着疏远,营造的气氛则是中产阶层式的,或者说“新中产”。他们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收入多靠脑力劳动而产生,姿态也要略高于社会边层。但是宵夜这个食物,其实更底层,而节目组又没有把自个气氛(功课)做足,拍摄的食物、剪辑的手法、食物与人物的逻辑关系、美的形态,都差了一大截,所以最后垮了。
在这点上《人生一串2》更平民层一些,你说他像“暴发户”,我觉得也还可以。《人生一串1》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回顾第一季,其实节目组为我们展示了烧烤的各种形态和方式,全国各地除了我们常规的食材,还吃什么?在第一季其实都有梳理。到了第二季,如果串2真的想膨胀,其实应该瞄准中产阶层来拍的,因为又回到前面说的舌尖的问题,美食已经不当当是吃这么简单了,它所蕴含的“情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恰好是这个阶层所喜欢的,不应该还是和第一季相差不大,甚至不如第一季的状态。
Ps:中产阶层我觉得是一个中性词,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它更偏向褒义词,因为社会的主体其实就是这群人。
《宵夜江湖》“宵夜”在前,“江湖”在后,其实说的是“江湖”;《人生一串2》“人生”在前,“串”在后,其实说的就是“串”。宵夜从前面我愿意打到五星,到最后我只会打两星其实就是热闹看完,到底吃什么?串2从开始觉得略逊,到最后看完我还是愿意打到四星其实就是,我可以吃这个。
“咱儿回头见!”

宵夜江湖(2019)

又名:夜宵江湖 / Taste Humanity at Night

主演:周扬 

导演:杜兴 编剧:吴学竞

宵夜江湖的影评

DBan
DBan • 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