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与炉火”
“尘世之网与理想之丝”
画作是捕捉灵魂的,事关爱意与纯粹的感情。
而小姐不得不面对的是远嫁米兰这一命运,面对世俗眼光的打量,事关名望、地位、血缘、私有财产等等,却无关爱情。所谓的婚配。
两者形成对立。
故事开始于海浪中颠簸的一艘小船。画师带着她的画具,驶向一个小岛,为这家二小姐作一副肖像画。那日的风浪出奇得大,也许不能怪罪风浪,是船过小,空间逼仄。五个男子站立于船,摇着桨把控着方向。画师手压着画板眺望岛屿,急切盼望着行程到达终点。一不留神,画板落入水中。她毫不迟疑,跳入海水,捞起自己珍视的画板。五个男人观望着。
画师是坚毅的,即便如此,一人一画板如何横渡汪洋海面。不行,仍得借助于那艘小木舟,小木舟掌握在五个男子手中。该湿的画板还是湿了。“她”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纵使事后可以弥补,借助壁炉的火焰烘烤干。画师属火,她是炙热的。是海域、天空、岛屿之间出现的第一抹赤红(裙子颜色)。
影片的画面略显单调(不带贬义)。它如画作一般主体清晰,导演运用的颜色是大块大块的。
“红裙子、蓝裙子,连成片的沙滩与天空”;’
“画板、男人、女人、碧蓝而翻涌的海水”;
“木色桌面,食物、两名女子,夜晚的暗色模糊了视野将房间涂抹上浓厚的暗黄”。
一个画面表达的感情也显得单一,动作没有过大幅度,克制且小心翼翼。静水流深。
开篇便暗示了悲剧,氛围显得孤清压抑。
小姐的生活是一个理想状态,像是未开封的礼物,未开苞的花朵。她刚出修道院。修道院的生活据称是平等的、出世的、无性的。她喜欢书籍。平静的生活被姐姐的意外离世打破。姐姐拒绝接受父母的安排,拒绝嫁给米兰商人,她选择了默无声息地坠下悬崖。姐姐的命运便交由二小姐承担。
“米兰绅士”,除此之外人们对他一无所知。这意味着这场婚姻只是门当户对的一场交易——姓谁名谁,你无需知道。
而真正的情感只能产生于日常交往。画师与小姐便是如此。
——她有五天(还是七天)时间,完成小姐的肖像画。后又续了五天。
少女孤身沉入大海,她并非擅长游泳。她对现实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海是对冷峻的、深不可测的现实世界的隐喻。作为画师的模特,她时而愠怒,时而羞怯,时而大胆,待宰羔羊一样楚楚可怜,又在互相倾述爱意后难掩笑容。她的好奇的、热切的、直白的而真挚的。
岛屿上没有异性因素。理想世界中的唯一异质因素是仆人腹中的胎儿,隐隐带着男性窥探,无论是胎儿的未明性别或是胎儿的来源,也意味着理想世界的岌岌可危。尘世眼光虎视眈眈。
画师记下了小姐最放松的姿态——入睡的侧颜。她不打扰,不干涉,只是记录与陪伴,捕捉灵魂的轻盈,也丢了自己。
“俄尔普斯不是作为爱人而是作为诗人。”作为画家的她亦是如此。怎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尘世?艺术只是个出口,一个慰藉,世事多得是深切的痛楚与无可奈何。
画师失手点燃了先前别的画师未完成的那幅肖像画,意味着画师将取而代之。至少在这里,不容许别人对小姐的凝视。画师是火。火势一贯是难以控制的,一如两人的感情。紧接着的下一个场景便是两人在岩洞前的第一次亲吻。她进入小姐的生活,一如火焰燃进内心。岩洞狭小,滩涂广阔、海浪喧嚣,时刻威胁且警示着这对恋人。
在仆人身上,我们发现一段(那个时代)通常的男女爱情,也要时时接收着世俗眼光的检视。女性的身体被打量,一种男性的视角将之物化:作为能生育的,要保持血缘纯净的,绵延子嗣以维持财产私有的,本身也是私有物的一种。
而小姐与画师的感情,保持着出离尘世的纯粹、短暂也理想。《人海》
画师自画一副肖像画赠予小姐时,她将镜子置于小姐最私密的部位以作依托。或是情侣间的游戏,却丝毫不显艳俗。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同时在纸上描画,看着小姐眼眸中的自己,她也看着她——凝视与自我凝视。她们是平等的,相爱的,自由真挚的灵魂。
画作将时间凝固。影片的时间线靠一幅幅画作连接。开篇是学生素描画师,通过画师的烧女图展开回忆。接着是未完成的肖像画,失败的肖像画与最终完成的肖像画,分别对应着感情的三个阶段并渐趋峰值。仆人手中绣的花草图见证时间的流逝,作为画师在岛上、在小姐身边的倒计时。影片的收笔是学生交上的肖像画:“你看着如此悲伤”。此后的剧情展开也借助一幅画和一曲交响乐。
“不要后悔,要记住”。真实而美好的回忆,真挚的爱意,没什么可耻的;要记住,哪怕是今后注定只能怀揣着秘密生活,怀揣着秘密死去。
——画师完成了画作。
平静而理想的生活终于来临了一个闯入者——一位男性。他吃着早餐不经意地问好,他带着画作匆匆离去。这意味着画师的任务完成也即将、必须离去。女主人看了画师的作品,颇为满意,递来准备好的钱币。这些行为无疑是种威胁与侮辱。它将画师与小姐的关系硬生生重新拉回陌路人的位置。
两次显灵我不是很懂。最后小姐穿上了一袭白衣,可能是寓意着男性世界的要求、男性的凝视——女性需是纯洁的,不必真实,不必细腻,开朗或是温柔无关紧要,但是必须要纯洁。这是一种抹杀个性的也否定第二性征的纯粹。它剥夺了女性的身体,它将女性抽象化为一个子宫同时将自己的欲求装裱。
——画中的她看着如此悲伤
“我已经走出来了”
第28页泪目。她从未忘却。无论是回忆或是习惯。
待嫁少女,在她初初绽放开至最艳的那一个晚上将之摘去。回忆是琥珀,保留着彼此最美的颜色。此后的生活逐步褪色。爱情是标本。
难掩的悲怆消失殆尽,变得不值一提。一切郑重其事只能是蝼蚁般的徒劳,去维持现有秩序下该死的现世安稳。她们并非懦弱,她坚韧率真好奇热情,她们为何那般压抑?在她们所处身的世界之中必然有一个原因。或许是不需要原因的,无处归咎的,但要记得,要反抗。
画作封存时间,乐曲终有结尾。画展上,她看到小姐已为她人妇。画像上的她与女儿一同出现,手上攥着的书页翻开,固执地露出页码“28”——是画师自画像的那一页。她从未忘却。
在暴风雨似的交响乐声中,小姐不再克制,不再压抑,终于放声哭泣。高扬的器乐声掩盖了哭泣声,无人倾诉,悲痛无人分享。一切最终归之无声,抵不过尘世喧嚣。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在平静的日常,日复一日地对抗、忍受心底的悲怆。这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我丝毫不怀疑这样的悲剧已然发生了千万次。
女性的原罪是当她也讲起自由,是她开始做选择,开始自我凝视。这是需要被忏悔的、需要赎罪、需要一辈子来负罪。仪式上的赎罪不断向内心施压,直到最终你无力反抗,放弃挣扎的那一刻。她们的世界之上始终悬着一个绝对的“否”,一个只需且必须服从的秩序,不得质疑。
艺术或许是唯一的慰藉。那么,仅仅是慰藉就好了吗?满足吗?
=============================================
附上燕池的《人海》
https://music.163.com/#/song?id=32272267

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又名: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 燃烧女子的画像(台) / 燃烧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画 / 年轻女孩的肖像画 / 烧女图 / 浴火女子像(豆友译名)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上映日期: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09-18(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米·梅兰特 阿黛拉·哈内尔 卢安娜·巴杰拉米 瓦莱丽亚·戈 

导演:瑟琳·席安玛 编剧: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