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1

燃烧女子的肖像:3/11 CDG - AUH


好电影但我没有想象的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可能也是因为从朋友那边听了太多赞美之词或者知道这是很多人的最喜欢的电影就期望很高。

总结一下:

1. 非常喜欢三个人围在一起读Eurydice的故事,赋予了传统男性叙事一个非常女主位的解读。其实他回头来决定她的存在是一种对于女性在关系中的忽视,假设了男性的爱是爱、男性的选择决定了这种关系。而爱很多时候会变成一种掩盖权力不平等的借口:在爱和人之间选择了爱,反倒是把独立的人变成了一种虚拟抽象的概念,且需要一个爱的主体来存在的客体,也由此选择回头更像是一种自恋和权力的延伸。所以靠近结局处Heloise主动叫画家回头是一种对于传统异性恋叙事的重新演绎,如果把两个人一一对应原故事,那么不再是他决定她,而是她决定了她。或许有些过度解读但我觉得导演多多少少也有在暗示(甚至到一种把同性关系理想化设为一种solution)这样non heteronormative的关系是可以“纠正”了男女关系的不平等,which i lowkey question.

2. 东亚queer lit课讲过无论欧美还是东亚在主流话语中都会把非异性恋伴侣以异性恋范式来划分,比如butch/femme、1/0、top/bottom,也因此fail to see the differences。但这部电影做得不错的是并没有很强硬地给角色分性别角色(eg画家是更“攻”而被画的是“受”)。相反,可以在镜头语言和台词中看到两个人之间来来回回的张力、攻与退,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就是在画家说她看到她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怎么样,而被画的以同样的方式诉说了她对她的观察。可以感受到在两人之间力量不是固化在某一方身上,而是通过对抗、交涉和沟通相互游走的。我会觉得这部电影给在heteronormative system下的queer relationship提供了一种insight, of how to express queer identity without essentializing it。

3. 基于第二点,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关系力量是游动的,其实在同龄女性之间也是这样的。侍女在开头以主仆关系存在,但是在月经事件后关系发生了改变,先是倒置(画家给侍女服务)再是合作(三个人在同一个镜头各自分工)。这点就很有意思,一方面是女性之间的联结和合作,令人感慨女性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让人想问这种阶级是否本身是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是,又是谁?(这点我会觉得母亲这个角色象征着是社会的压力,母亲出现的时候是社会角色很固定的,她离开了就是大团结合作、谈恋爱的谈恋爱,所以回到最开始的乌托邦假说,会让人有一种“当父权制社会消失大家就团结合作共产”的理想化错觉。)

4. 很想说这部电影女性视角很明显,覆盖了月经、生育、婚姻这些话题。当时月经一出来就觉得,哇,肯定不能是男的拍的。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侍女abortion的环节。她在生产,旁边刚好有个小婴儿在玩她的手指,又配合她痛苦的呻吟。当时镜头往上移,特写只有上半身。这个画面就很戳人。我个人的解读是通常社会只会展现生育、母子情深联结(ie小孩勾住手指)、这种付出、温情的美好结果,但忽略了女性真的在经历的过程时的痛苦。所以镜头也留下常看到温情的那一面。而真正主人公痛苦的下半身是被阉割的。观众基于前面电影的铺垫,可以感受到那种痛苦。但要说的是,生产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也没有被否定。从后面画家画那个场景可以看出,其实是来自性别和性非常独特的、有生命力的体验。


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又名: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 燃烧女子的画像(台) / 燃烧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画 / 年轻女孩的肖像画 / 烧女图 / 浴火女子像(豆友译名)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上映日期: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09-18(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米·梅兰特 阿黛拉·哈内尔 卢安娜·巴杰拉米 瓦莱丽亚·戈 

导演:瑟琳·席安玛 编剧: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