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本身没有我想象中尖锐 就是套壳时髦议题的古装剧 很多段落都采用了最中规中矩的方法:比如开头睹物思人式的一段引子 比如画家-模特的手—回忆中看到女主人给手特写—画家画手的素描特写

我斗胆猜测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也不见得关心电影是否切中时代性少数群体议题要害 而只是希望给普通的情感关系找一个全新的叙述视角 头脑风暴出了这个点子罢了 戏中很多“意在言外”的台词安排—“就没有生命吗?”—也因为过于直给而并没有展示出深度(当然电影本就不必追求所谓深度)

不少影评提到电影中关于“凝视”的探讨 但在现在的时代语境中这种探讨仍然停留在脱口秀级别的深度(当然,…)肖像画画家-被画者天然构成的看与被看的关系 通过镜头语言暗示的观看者 以及直接在镜头中展露无疑的女主人对着画家意味深长的“看”… 即便如此 电影本来就是给观众看的 即便在理念上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排除了所谓的男性凝视(从导演到摄影到服装等等像门克斯所说直接将男性排除) 但你总不能不让男观众买票看电影吧? 或许一个不见得有什么深度但可能更有趣的观点是:对于全女性的电影 如何界定所谓的男性凝视?一句著名的话是“女性愿意从男性视角看自己” 但这话到了如今恐怕仍只说了一半 因为男性也愿意从女性视角看男性/女性 而女性也愿意从男性视角看男性呀…

抛开电影内容 或许更加值得探讨的是这种同性电影(可能女同性电影尤甚)戏里戏外展现出的耐人寻味之处:比如阿黛尔的生活之后二位主演在很多photocall里常常做出拥抱亲吻(或者是假装亲吻)的动作 但是她俩在戏外好像从来没有过恋人关系呀?! 这种戏外比戏里更为精彩复杂的宣发操作 才是真正满足凝视的所在吧

话虽如此 两位女主浓厚的二次元风味(姑且这么说吧)撑起了整部电影 所以给五星 话又说回来 古装剧何尝不是一种二次元呢? 我觉得这印证了我之前一个十分私人的观点:导演没活了没必要硬想 不如向二次元学习 想想二次元会怎么做 燃冬要是不拍两个亚比青年带着社恐刘天天喝酒发疯而是拍三个无忧无虑二次元风味人士的东北旅行vlog可能观感会好上不止一点两点


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又名: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 燃烧女子的画像(台) / 燃烧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画 / 年轻女孩的肖像画 / 烧女图 / 浴火女子像(豆友译名)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上映日期: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09-18(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米·梅兰特 阿黛拉·哈内尔 卢安娜·巴杰拉米 瓦莱丽亚·戈 

导演:瑟琳·席安玛 编剧: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