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不记得是在哪个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女子如何历经磨难来维持挽救自己的婚姻,未果之后,又如何独立坚强的在商场上打拼。文章似乎是这个女子的一个晚辈写的。末尾一段,写的是后人们翻阅这个女子当年的日记,才惊讶这张波澜不惊的面孔下,曾经藏着一颗多么火热的内心。文章中间插的一张照片。过了好几年之后,我才知道,照片上的那个男子,就是徐志摩;而女子,叫做张幼仪。

他们婚姻没有维持几年。无疑的,徐志摩觉得很痛苦,因为他必须和一个不爱的女人一起生活。”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而在他心中,张幼仪的灵魂显然不能和他的灵魂作伴。“乡下土包子”,这大概是他们整个婚姻期间,丈夫对于妻子的总体印象吧。从结婚到徐出国,他们之间少有交流。临行前,徐对张说的嘱咐也是“家里的事情,你要多担待”,而并不曾因为自己出国不能共同照顾老人和孩子,而对妻子说一句温暖贴心的话。而张呢,大概从一开始,她的父母想要将她许配给徐家,她就已经认定自己的徐家的媳妇了。当徐志摩登门,姐妹们说徐是”四只眼睛“时,幼仪简单的一句”哪有……”就已经暴露了她的对徐的所有情感。少女的情怀,莫过于此。正因为欲说还休,感情才会显得如此的纯真可爱。

人说徐志摩崇尚自由和爱,和张幼仪的婚姻让他觉得自己置身枷锁,然而他却从没想过张的思想和感受。当公公对于要送自己去英国陪读表示歉疚时,幼仪迫不及待地申明自己不怕吃苦。刘若英的表情,酷似当年《日落紫禁城》里的吟儿,难掩自己内心的期待和喜悦。丈夫不喜欢自己,从结婚一开始就如此。实际上或许反而是丈夫出国后,自己在这深宅大院里面,才能够得以多少的舒展。然而在大洋彼岸的是自己的丈夫,“即使你不爱我,我也可以……我也可以的”,他是自己赖以依存的根本,是生命的全部支柱,她怎么会不想念他,不想见到他呢?然而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可怕。她刚下船踏上英国的土地,全然不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奶奶来探望自己的丈夫,倒像是一个孤儿被扔在野兽出没的孤岛上,心中全是恐惧。她用头巾把自己包裹起来,像是做错了什么怕被人发现。语言不通加上奇装异服,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变得畏首畏尾。他终于来了,在人群的后面。她猛地把头巾扯了下来,然而这只是个忘情的举动,她忘了,丈夫不喜欢她。她或许期待一个拥抱,或许期待一句“辛苦了”,相信他的任何一个举动或是一句话,都会换来她的泪如雨下。然而什么都没有,他只是提起了箱子,扭了一下头,让她跟着走。而跟着走,也让她的所有情感,被迫沉寂在了身后冰冷的海水中。伦敦的钟声也让人害怕,当当的,不慌不忙的,仿佛在提醒她这是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唯一的依靠也就是身边这个冷漠的丈夫。她将头抵在丈夫的后颈,而当他转身伸开臂腕将她揽入怀中的那一刻,她一定是幸福的,也是感到温暖的。而那一幕,连外人看了也会觉得窝心。这大概是整部戏中,为数不多的让人觉得徐还对张有一点点温存的画面吧。

有人评论说幼仪不知道怎样和丈夫沟通,看到他坐在留学生会馆的楼梯上不愿进家门,也是束手无策。然而当我看到刘若英探头探脑的从房间里出来,又目瞪口呆的看到他痛苦的坐在楼梯上的时候,那痛苦无奈的伴乐和着奶茶几乎是要夺眶而出的眼泪,让我深深的相信他们之间真的没有办法沟通。沟通的前提大概是双方要平等,都要怀揣有解决问题的愿望。但是对于徐来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离婚。既然眼前的这个妻子不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又有什么必要沟通呢?如果当时有“冷暴力”之说,那么徐无疑是工工整整地诠释了这个词。梁启超曾因为徐的离婚给这位学生去信说”人类本以同情心而自贵于万物,义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婚姻不但讲‘情’,还要讲‘义’。”然而具体说来,徐志摩对于原配夫人,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两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妻子的感受,也从来没有尽到做丈夫的义务。在妻子刚刚生下二儿子,徐要签离婚协议的时候,慷慨激昂的发泄了自己的痛苦: 他没有给林徽因一个承诺,他没有对林徽因尽到责任,他为此整日精神恍惚,无法继续自己的学业。彼时幼仪已经是泪眼模糊,她反问道,“那么你对我的责任又是什么?”她当时的眼泪,必然是痛,是怨,是恨,又是屈辱。眼前这个人,自己原本的生活和精神支柱,却因为另外一个女人寝食难安。而她作为原配夫人,已然卑微到尘埃。

徐听说前妻要办女子学校,夸赞说这是中国第一人,张扬起眉眼说道,我可真无心做这第一人啊。如果有选择,她真的不想做什么第一人,特别是中国离婚的第一人。可是当唯一的依靠不再,她必须要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交待的时候,她的智慧和坚韧,真正成就了她。徐劝他回国,张平静的回道,“你没想过回国这条路对我有多长,有多难。”作为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她究竟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能下决心踩上回国的甲板呢?

面对徐志摩狂热执着的追求,林徽因的一句话彰显了她平静的决心:“道德是人们心中的一把尺,是人们自尊的根本。”所以她就是林徽因,她才是林徽因。她的智商高的可以在诸多个学科都有建树,气质佳的让无数个男人为他着迷,然而真正让她为今天的我们所熟识的,应该是她的理智。她不会为了一段感情而为人指点,她要寻找并且也有能力找到一个完完整整的幸福生活。而徐志摩之所以对林徽因终生年年不忘,我相信,除了林固有的容貌才华气质之外,还因为徐志摩已经为她付出了很多。太容易得到的,不值得珍惜,正如徐志摩对于张幼仪。而反之,费劲周折却得不到的,必然珍惜,正如徐志摩对于林徽因。他为林徽因离婚,背负了父母师长朋友的指责;他为林徽因回国,中止了在英国的学业。然而他却仍然得不到她,因为她是林徽因,她要挽着自尊从容的面对生活。

付出了太多却得不到,那么此时他心里面暗自期待一个对自己的认可吧。这个认可来自于陆小曼,一个“要是今天见不到你我就会死”的美丽女子。依旧是困难重重,但是不一样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共同努力,所以哪怕有双方父母的不待见,老师的责骂,他们都要坚持在一起。或许对于徐志摩来说,这次来之不易的婚姻,不仅让他收获到了自由和爱,能和一个时髦现代的女子共同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能从这场婚姻中得到一个肯定,对于他努力付出的肯定。只是不知道,因为娇妻挥金如土,家里经济捉襟见肘的时候,在陆小曼因为胃疼吸食鸦片,和翁瑞午整日混在一起,徐志摩不得不说 “要想贯彻一份爱,自欺有的时候也是难免的“ 的时候,他在怀念林徽因的时候,有没有多多少少思念一点张幼仪。

徐志摩在求张幼仪回家主持母亲的丧事时对张说 “我对你永远有一份关心,我也希望你知道。“ 张回答:”这些话,要是早几年讲该多好。“往事如烟。在上海的日子,他们对外说对方是朋友。或许徐志摩真的是将前妻当作朋友了,但是深入幼仪的内心,她一直还在爱着他。当徐的飞机失事,她对徐父说 “让八弟带着阿欢,把咱们的志摩接回来“。如同少女时候的那句”哪有……”一样,她又在不动声色的讲述着她对他全部的爱。这份爱让她默默的以朋友的名分关心着他,照顾着公婆和孩子。

感谢王蕙玲老师出色的编剧,让我们从精彩的台词里领略人物的情感。也感谢四位主演充满感情的演绎,让我们眼前能重现当年的爱恨情仇。对于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理解,不能苛求。黄磊演的徐志摩,他也冷漠,对幼仪也没有应有的责任心,但是他也无奈,也热情;周迅演的林徽因,当那青春澄澈的面容从墙后面缓缓移出时,你会发现这就是当年那个精灵的孩子;看着刘若英,仿佛她就是当年那个被丈夫遗弃后自立自强的张幼仪;而伊能静的歇斯底里为爱痴狂,又为徐志摩当年那唯一一场有结局的爱,填入了一个生动的女主角。

你是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2000)

又名:April Rhapsody

主演:黄磊 周迅 刘若英 伊能静 郎雄 吴军忱 马跃 冯雷 王斑  

导演:丁亚民 曾念平 编剧:王蕙玲 Hui-Ling Wang

人间四月天的影评

Echo
Echo • 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