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泰国电影《天才枪手》,我惊讶于女主角琳拉多的早熟。
琳拉多的才华就像开了挂,从小成绩超群,拿奖无数,文理兼修,还会弹钢琴。但没开挂的是,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爸爸相依为命,家境清贫。这样的天赋和家庭环境发生化学反应,使琳拉多特别早熟,会在转学的时候耍心机让校长当场免掉她的学费,会大胆地帮富二代同学作弊赚取收入,还精密策划了一场跨国作弊大行动。国外考场监管极严,队友中道崩殂,她仓促承担起队友的那部分任务,在极其紧张和艰难的环境下,记忆并传送所有答案,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展现出惊人的应变力、冷静度和责任心,堪比特工。
同样是单亲家庭的高材生,琳拉多的同学班克就差得远了。对于社会潜规则的认识和利用,对于紧急状况的控制和处理,他显露出的是单纯,慌张,手足无措。这样的单纯与慌张是符合年龄的,对,他们只不过是高中生。
豆瓣有条短评说:女孩果然比同龄男孩成熟得早啊,女主发现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的时候男主还在打小报告,女主发现自己需要承担错误的时候男主正打算大干一票……总觉得男主的成长落后女主一步。
让人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的名言: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
我上学的时候,同学里也有一个出色的早熟女孩。她有多出色?
首先,她个子很高,因为身高被选去练网球,经过训练,越发地高挑匀称;模样也是不错的,记得有天她穿了一条款式不那么学生气的连衣裙,换其他女生穿都会撑不起来,她却收获了一个班一整天偷偷的注视。
小学时我便与她同学,我字写得不好,语文老师拿着她的作业本督促我:你看,她的字已经几乎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初中我们也同班,班上有个家境颇好人也帅气的男生向她表白。在那个早恋稀少的年代,若是有人向我表白,我定然沾沾喜而昏昏然了,她却冷静地和男生订下两年的约定。那男生爱玩爱时髦,并不是学习的好料子,两年之后,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什么约都只能不了了之。
高中我们同校不同班。每次考试后,她都会出现在大家的聊天中,她是永远的年级第一名。到了准备高考的阶段,她常把第二名甩出好几十分——高考啊,一分就能把千军万马挤下独木桥,几十分是什么概念?但有时她仍会为成绩哭泣,因为没有考到符合自己预期的分数——我们还在为能不能上重点线或者本科线挣扎的时候,她已经明白“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了。老师想发展她入党,这是赐予表现最好的学生的殊荣,她拒绝了,因为她已经计划上大学以后出国——我们还在考虑高考志愿填哪个城市的学校,她已经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到大学毕业了。
后来她考上了外交学院。我们那个省份的学生,想考上北京的普通大学,都要比北京的孩子多付出一百多分的代价。外交学院的录取分数怕是个天文数字吧?
我觉得,活到现在,我可能都不及中学时候的她成熟。
高中时还有一个男生,我至今仍然记得。
我们的中学是百年名校,教学质量很好,常有周边小地方或者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转过来读高三备考,他就是其中之一。他个子小小,很不起眼,主要和一起转过来的以前的同学交往,我们并不熟悉。
备考的一年,隔三岔五都有模拟考试,每次模考都要排名次,想象着这就是高考可能的成绩,老师同学都很重视。这个男生的成绩很差,而他好像并不在意,学习一点也不认真。有次我凑巧看到了他的语文试卷,他的作文得了零分。
不记得那次的作文题是什么了,反正是议论文,高中作文的路子大家都知道。他却完全没按照命题的要求写,标题赫然是《同性恋,也是一种亚文化》。我被震惊了。阅卷老师也被震惊了吧,试卷上用红笔圈了一个大大的0,大得很愤怒。
我是班上的语文尖子,从小博览群书那种,但那时我也不知道“亚文化”这个词。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知识面不能说不广,知识结构不能说不早熟。但是,在考试时写这样的作文,他是想干什么呢?表示自己很酷?表示自己见多识广?表达对应试教育的漠视?
我只知道一点,他在拿自己开玩笑。以这种作派,他的一辈子,可能都会变成一个玩笑。
高中毕业之后,我再没有见过这两个同学,也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消息。他们一定过着很不一样的生活。那个女生,会从自己的早熟中受益良多;那个男生,会为自己的早熟付出代价。
前几天上公众演讲课,讲课的老师说起她小时候的经历。她就是一个早熟的好孩子,从小上得台面,在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担任主持人,老师宠爱极了,家长骄傲极了。可她告诉我们,不要让小孩在力有未逮的时候做很大的事情,小孩子承担不起,会受到伤害。她清楚记得小学四年级时,独自一人主持一台千人规模的晚会,小人儿其实撑不住那么大的气场,上台前恨不得逃跑,恨不得让自己受伤,那种紧张至今历历在目。她把自己现在心脏早搏的毛病归因于小时候承受的超出年龄的压力。
在品尝早熟带来的甜头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先人一步买单吧。所有命运给你的礼物,不是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吗?
琳拉多,最后也为自己的早熟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