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1-08

龙虾:自我抗争的龙虾

电影是上周看的,回来看了不少它的各路评论,给了自己很多启发。
电影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讲述另外两种极端。越是锋利的刀,才能一针见血。
虚构的乌托邦世界,人们的感情变成了生产工具。婚姻制度变成了强制政策,家庭社会才是正常社会,孩子只是维护家庭关系的辅助工具。
他们构建的社会里,一切都好像处在强烈的监视之下。你知道谁变成了单身,要被送到Hotel接受非单身的命运。也有人从Hotel逃出来,去参与“孤独者”的组织。两个社会并没有非常尖锐的对抗,只是互相为活下去而做抗争。

理想乌托邦的社会被构件在一个“绝对幸福”的基础上,如果不幸福,就成仁。
在HOTEL会变成动物。而动物,也是需要找到伴侣的。
大部分人选择成为狗,而男主选择了龙虾。
喜欢海,一夫一妻制,活得久。
把个人兴趣爱好,社会伦理,生存需求集一体的男主的诉求,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想要变成龙虾。人对生的渴求和生命的卑微可见一斑。
他也尝试过,为了避免被“惩罚”假装大家是相似的人。可是假装的感情,骗不过别人也骗不过自己。
既然如此,不如孤独。
可是“孤独者”的群体里,也容不下被爱冲击的心灵。
悲剧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不能阻止自己被别人喜欢,也阻止不了情不自禁喜欢别人。
一早就被打上标签的“家庭幸福”和“孤独愉快”便不再让人觉得合适,我们总会想办法,让情感释放出来。
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里,两个人要有共同点才会在一起,或者,才被他人认可地在一起。
那个非黑即白的社会里,人的情感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成长。社会畸形,人格崩裂,我们可能再也不需要讨论什么是爱了。

现代社会,人人恋爱分手再恋爱再分开,以此往复循环,直到自己累得不想折腾,或者觉得“挺好的”就在一起了。
每一次恋爱,是否我们都在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
是否那么些共同点可以支撑双方在长期关系里形成一种有基础的结合;是否我们在别人身上,要找到的还是另外一个自己。
换了容貌换了身材,吸引你的是否还是同一类人。所以才会有人总是遇上“渣男”?有人总是“运气”爆表?
我想这个世界上的能量还是守恒的,盈亏都有它的造化。你把自己变得更好,才会遇上更好的人。

电影的最后,导演留了一个很好的悬念。
我猜他最终做了逃兵,因为服务生过来加了一次水,而他没有回来。
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在跟自己做斗争罢。

龙虾The Lobster(2015)

又名:单身动物园(港/台) / Ο Αστακός

上映日期:2015-05-15(戛纳电影节) / 2015-10-16(爱尔兰)片长:118分钟

主演:科林·法瑞尔 蕾切尔·薇兹 约翰·C·赖利 蕾雅·赛杜 奥利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编剧:欧格斯·兰斯莫斯 Giorgos Lanthimos/艾锡米斯·费利珀 Efthymis Filippou

龙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