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人生很长,可能中途就有人掉队了
你以为未来很长,可能明天就意外来了
你以为可以厮守到老,可能半道就分手了
你以为幸福可以慢慢经营,可能等不及积累成型就消散了
评论里很多人都在质疑,女主就这么点愿望,看个鲸鱼,有那么难吗,你俩一起生活了20多年,这点时间都抽不出来?
是呀,那是因为这是电影啊。在慢生活的琐碎日子堆积和快速点播的遴选记忆里,你很容易找到那个让你悔之不迭的隐线,而在日复一日的行进中,除了被驱使前行,大部分时候,你很难自主选择你想要那种生活。
本片大概最BUG的地方是赌博熊猫中奖,俩人有了第一桶金,买房开餐馆。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假设是真的,也显得过于油腻和浅薄。所以同样是异国他乡的两颗孤独的心灵报团取暖,和《甜蜜蜜》相比,终究下乘了。脱离了基本生存苦难的挣扎,直接就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远方,还恨不得毁了餐馆好实现自由,一下子就显得矫情了。这大概是大多数基本面挣扎的年轻人们最不爽的地方。冯导的这个处理,或许是想偷懒弱化掉打拼的琐碎艰难篇幅,执着于优美调性和纯情感叙事,或许是追求唯美克制的影片调性,以弥漫情绪为主要叙事目的。也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在厚重感上无法比肩《甜蜜蜜》这样的伟大作品。
看过太多冲突高潮迭起的片子,看这个片子看不进去也很正常。温情脉脉,无问是非,虚焦叙事,形散神聚。
回忆本来就是自主选择的事情,电影叙事就更是精挑细选的结果。几十年的相濡以沫,难道会天天谈鲸鱼?这不过是提炼罢了。
假设你失去了至亲,就会忽然想起来,他(她)曾经想出国到哪,或者她曾经想买一个院子种点菜,她曾经想当一个抖音UP主,而这些看起来并不很难实现的愿望,却到死都没实现。这不就是大部分人生的总结和记忆吗?慢生活说的就是你以为生活很慢,总有丰衣足食无牵无挂愿望实现的时候,然而却终于没有机会了。散文化电影,它也是有一条主线的。即使它未必就是生活的核心逻辑,生活的核心逻辑可能就是柴米油烟,被动驱使。
一篇优秀的回忆散文,情感很真挚,风光优美。有养狗经历,经历过至亲离去的中年人,会心有戚戚焉,那时候未必会执着于朝九晚六的打拼过程的辛苦,未必会念念不忘炒米油盐的具体盘算,却很有可能朝花夕拾起当年的一些小小愿望,看鲸鱼,重新捡起吹笛子的爱好,有个院子种种菜,出国旅游看角马的迁徙,去看极光,去伦敦的广场喂喂鸽子,和爱人一起在流星雨许愿,或者重新拿起笔写个长篇小说等等。那时候,这些似乎触手可及的愿望反倒成为了人生的定盘星。可惜在跋涉途中,每一天似乎都有非此不可的理由,让你无法去具体践行你的愿望,因为未来似乎很长。惟其如此,当 伴侣中道崩殂,这些小愿望才成为了终生的遗憾。
概莫能外吧,其实遗憾是注定的,即使实现了这些小愿望,也会有其他的愿望跳出来,提醒你,你这也没做到,那也没做到。女主看了鲸鱼又如何?男主就会欣慰了吗?他一定还会想起来,比如女主说要陪女主弹钢琴吹笛子,没做到;养一群狗狗都叫布鲁没做到;生一堆娃娃没做到;带她环游世界没做到。看鲸鱼,只不过这中间被文艺作品拎出来的一条最接近能实现且没能实现的小遗憾而已。
我们怀念一个人,一段感情。就是因为它不仅曾经美好,而且有各种各样的遗憾。遗憾是怀念的人惩罚给自己的一碗酒。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究一醉,不为此杯,还有下杯。
前几日在深圳殡仪馆,送一个老朋友,才45岁,赛车媒体的一个大佬。那么喜感有趣的一个人,居然脑出血说走就走了。留下妻儿凄怆无比。送行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有与他交往中种种遗憾,我们每个人都想说,假设上次见面,我们知道是此生的最后一次,至少应该好好的告个别。可是就这么匆忙地离去了。既没有痛饮一场,也没有好好拥抱热泪盈眶。
冯导从《一九四二》开始,之后的《芳华》《只有芸知道》等,就想摈弃自己几十年来市井喜剧的标签,一窥艺术电影大师的殿堂宝座,可惜才华纵然不忿,奈何时代轻佻浮躁,一如当年追捧冯氏喜剧的我们,当我们这群70后的当年铁粉观众,都已经不再是电影消费乃至流行语境的话事主力,冯导自己也经历了从抖机灵秀才华的喜剧叙事的中青年大腕,沉淀为想夹带更多私货的有所叙述和审美追求电影人。
白云苍狗,昨日芳华 。
这个电影大概就是想借对挚友故事的演绎纪念,告诫所有的行色匆匆的跋涉者,假设你的爱人有一些看起来并不难实现的愿望,就赶紧帮他实现吧。虽然遗憾总是会有,不过少一个,总归是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