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审查、内容形式等等限制,剧改的肯定跟小说很不一样了,但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内核毋庸置疑还是沈知节/傅慎行和女主之间的这个人物关系,【罪犯与囚徒】。小说看了三天,剧是最后一天同步看完的。以下感受基本都基于小说来讲。

这个故事我想了一整天,关于爱情的触发条件、关于情感关系的心理博弈,回到戏剧根上的东西,我想到一个问题:

【前提问题】:如果把一个出身不好的混混,一路从街头小混混,混迹到手里沾了几条人命的大魔王,给他改命,让他一夜之间变成身价百亿的天之骄子集团总裁,故事会怎么发展?

就如剧中弹幕的疑问,傅慎行完全可以专心搞事业,不必要再回头找这个女人。剧中唯一一段台词我觉得点透了小说里没写到的:他换命的前一周前一个月可能还很爽,但接下来,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要扮演一个死去的人。一个人生而为人,看不见自己的存在,这种价值缺失感无法逃避。这就是这个前提问题的答案,也是《掌中之物》这个故事的妙处所在。大家都知道斯德哥尔摩、【罪犯与囚徒】的模型一定有戏,但男主的身份置换才是这故事最妙之处。

只有找回何妍,沈知节才能看到一点自己活在这世上的存在感。

一个长期生活在底层的人,其实肯定是想逃脱现有的命运的;但你强行把他变成这个天之骄子,他骨子里反而叛逆,想找回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对傅慎行的形象还是模糊的,感觉他又帅又威风,看了剧真觉得彭冠英对角色的理解才是对的,他演了一个披着总裁外衣的混混。)所以沈知节什么时候才真正发自内心想改变:就是爱上何妍之后。

所以爱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男人。

这份独属于沈知节的单恋如何改变了他呢?从冷酷、暴戾的杀人狂魔,变成了有共情能力、想要希望学习爱是什么,想要拥有普通人的生活,真正地、好好地爱一个人,成为一个爸爸。这个人物转变很了不得。

所以《掌中之物》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其实是沈知节,他从头至尾完成了很巨大的人物弧光。相比之下,女主何妍看似是故事的主视角,是引领观众共情、带着故事往前走的人,但女主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女主没有弱点,一直到最后。她最大的戏剧任务就是帮助男主完成了人性的成长。《掌中之物》真正做到了把反派当做主角来写,有血有肉,从头至尾。(此时,我不禁翻开了李玫瑾的那本《人性的幽微》)

这个戏是很典型的犯罪者视角和心理的剖析,当我在分析沈知节和何妍这对爱情关系的时候,我在男主后面写的是“需要身份、价值..认同,巨大的心理缺失”,而他为什么被女主深深吸引?为什么这个情感关系成立的结果之一必然是,女主一定不可能爱上他?因为相对应的女主,一定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具有强烈自我认同的心理内核。就是这一份完整的、强大的自我认同,才像毒品一样深深吸引着沈知节/傅慎行。

所以说这个故事好看的起因就是,两个人都很伟大其实。女主的伟大就不用说了,男主的伟大在于,其实他作为一个罪犯,从内心里、潜意识里十分渴望改变,不然他不会爱上女主。换一个男人,得不到就毁掉好了,就换掉好了。毕竟平庸的人生没有那么多必须。

但故事里的主角,唯一且必须的条件就是,他们都很坚韧/坚持。女主坚持着她的坚持,她真善美的价值观;男主坚持着想改变,真正的改变,想变成一个正常人,想融入主流价值社会。

以上是这个故事的根基和框架。

在汁肉上,我特别喜欢作者描写了男女关系之间的心理博弈。这么写感情戏就对了。二人很聪明、也很接近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充斥各种博弈,拿捏。整个戏从开头女主被暴力威胁成为男主的掌中之物,到通过层层心理博弈,男主渐渐成为女主的掌中之物。剧把故事的事件主线变成警察查案,但我还是喜欢小说的事件处理,小说的事件主线其实是女主一步步、步步为营,把男主装进自己的套子里。这很妙。(这种戏可能适合变成电影吧,比较不那么可视化)

心理博弈其实不好写,需要很精巧。如果我们口述事件,就是女主想办法把爸妈安排出国,想办法让男友不死,然后想办法自己逃走,又被抓回来,再想办法找到男主新的罪证,并联合卧底小五,彻底推翻这个大boss。来来回回,显得很繁琐。我觉得在写作上是不容易的,要做的这个女主很聪明才行。

在大的事件架构上,其实小说处理的不是很高级,比如陈禾果,对主事件没有什么真的作用,最后女主也由着她自身自灭;比如田甜,很明显是中后段缺少人物,临时加的。但这些都不影响,本质上这就是个两人心理博弈的戏,所有配角的戏着墨过多都会显得多余。


阳光之下(2020)

又名:掌中之物 / The Confidence / The Controllers

主演:蔡文静 刘凯 彭冠英 王劲松 萨日娜 李洪涛 施大生 岳旸  

导演:闫宇彤 

阳光之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