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3-12

修女艾达:Ida - 个人笔记

生命的意义是艺术家探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杨德昌用一生的感悟发出了‘没有必要’的叹息。Ida同样向世人展现了活着的迷茫。

影片探讨了两个生命的生与死。

Ida在修道院长大,一生受神的浸染,对于世事一无所知,从未真实地活过(当然,Ida眼中的修道院生活导演也作了交代)。离开修道院后,她遇到了两个人,他的姨妈和年轻乐手。前者带她见识了生与死的残酷和丑恶。后者。。。怎么讲呢,说生活的美好并不准确,而是短暂的平静和欲望,或者说平淡和迷茫。Ida就是个修行者,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经历了人世,获得感悟。年轻的Ida何以看透人世,难道源于她的信仰?我不得而知,也并不重要。导演只是想借Ida说话。

她的姨妈,随着战争的结束,孩子的死亡以及信仰的迷失,变得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可是,她是清醒的。直到Ida的出现,促使她不得不面对过去,面对现实。并让她下定决心作个了结。自此,她并不是死了,而是复活了。(别忘了,她曾是个有理想有信仰的共产主义英雄)。不得不说,她的一跳,像极了《天注定》!只是两者的动机不同,追求不同。

一部黑白片,但是光用得如此之好。修道院始终是阴天。车窗玻璃映出市井的繁华,模模糊糊,在Ida眼前就是过眼的云烟。马棚的玻璃拼凑的窗子折射着阳光,拼接着记忆,闪着对爱的向往,可就那么多,实际上就是那么一点。与年轻乐手初识的两次谈话,两人背后的透出圣灵般荧荧的纯洁的光。Ida姨妈的房间永远是黑的,直到她打开窗子,纵身一跃之时。

关于影片的结尾,我无法评价导演的真实意图,但对全片而言却是不诚实的,至少是不那么坦诚的。作为影片的主题思想,Ida问出了那几个意图过于明显的问题。她并未返回修道院,而是逆着所有人的方向走了。她的眼神,表情,都含糊不清,可是走得却很快,很坚定,似乎知道方向。这个影片唯一的,最后的波澜如果坚持平静地,略显压抑地结束,我想更符合影片的艺术取向,也会给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修女艾达Ida(2013)

又名:修女伊德(港) / 依达的抉择(台) / 修女伊达 / 艾达

上映日期:2013-10-13(伦敦电影节) / 2013-10-25(波兰)片长:80分钟

主演: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 阿伽塔·库莱沙 大卫·奥格尼克 杰吉 

导演: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编剧: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Pawel Pawlikowski/丽贝卡·伦科维茨 Rebecca Lenkiewicz

修女艾达的影评

威廉
威廉 • 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