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为它写写影评,直到最近又看了一遍。《艾达》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谓实至名归。每一帧画面都极富美感,可以说用摄像机完成了对光与影的巧妙切割,除了美感之外,导演不动声色的用为摄影观者揭示了人物的情感,心态,展现人物关系。给宗教仪式神圣肃穆的感觉。所以,本片完美的画面构图不仅是对电影手法的炫耀,更突出了主题,是形与意的统一。
于是说说主题。本片展现了艾达的经历与心路历程。影片从严冬中的修道院开始,描绘修女平淡的日常生活。灰暗的画面照应着时代的黑暗和压抑的感情基调。然而艾达在正式发愿之前必须从这里走出,去寻找自己的家人,身世,了解黑暗的过往。她找到了她的阿姨旺达。(旺达是人民波兰的法官,她在战时参加了抵抗组织,战后帮助苏联审判反共反苏分子,晋身特权阶层。)艾达决心去找自己父母埋葬的地方。她知道了自己家族不幸的故事,也第一次尝试外面的世界,但是同时却看到它最黑暗的一部分。然后,艾达回到了修道院,而旺达,不久后就自杀了。我认为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生命中承载太多悲痛沉重的过往,良心的不安,而她与烟酒相伴的孤独生活,也让她看不到希望。
画面马上切换到艾达的视角,以她的眼睛审视这里。她以体验她的方式纪念她。第一次喝醉,第一次抽烟,又穿上她的衣服,与吹萨克斯的男孩第一次约会。体验的历程就是她的成人礼。影片表达了对血脉亲情的认同。即使她们那么不一样,也从不彼此相识,但血缘的羁绊还是把她们联系在一起。她们彼此就像是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自己。
做爱之后,男孩问她要不要和他去格但斯克,她说,然后呢?男孩说然后我们养只小狗....我们结婚,生子.....然后呢?然后谁也说不出然后了。艾达又回到修道院了。也许因为她对外面一无所知,也许她属于那里,这是她的选择,因为修道院不会教会她寻找生活本身的乐趣和意义。也许导演要通过它表达战后一代对生活和人生的迷茫,虚无。但一定不是一些人说的,是因为她信仰坚定,经得住诱惑考验。难道像平常人一样生活,恋爱,结婚生子就有悖于信仰吗?不是的。
写到这里影片结束了。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不仅有美丽的画面,它并不空洞,只要了解了背景,细细体味,一切都藏在画面后面。这也是它能荣获奥斯卡的原因。

修女艾达Ida(2013)

又名:修女伊德(港) / 依达的抉择(台) / 修女伊达 / 艾达

上映日期:2013-10-13(伦敦电影节) / 2013-10-25(波兰)片长:80分钟

主演: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 阿伽塔·库莱沙 大卫·奥格尼克 杰吉 

导演: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编剧: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Pawel Pawlikowski/丽贝卡·伦科维茨 Rebecca Lenkiewicz

修女艾达的影评

威廉
威廉 • 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