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电影,惨烈如1942,壮烈如集结号,屈辱震怒如南京南京,导演几乎都是用直白壮阔的场面直面那段历史。
程耳不同,一开头用两个特工早餐对话,揭开日本人劫掠烧杀的残恶,也侧面体现了王队长的色欲熏心。
广州沦陷,用了坐在战斗机上俯瞰美景的日本狗和在战地废墟上瘸腿觅食的中国狗作为对比,展露时局之下中国苦厄的命运。
一张报纸角落里的死亡报道,暗示国共两党的对立没有讨论的余地。
从被泥污灌杀的民众,转到纯净意境下洁白的羊瞬间被宰杀作为烘托,观众对于战争和施暴者的仇恨随着这几个意境逐步递进。
战争是残酷的,不用大面积的正面展示,它也是残酷的,这是整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推进的元素,也是导演风格化的表现手法。
电影里看到很久远的一个词--“骑墙者”
讽刺的是,这是日本人渡部对着热衷外勾内斗的唐部长说出来的。历史上看,骑墙者都没有好下场,这从电影一开始李先生投敌就有所预示。 他说“自己性格软弱,无法适应这个大时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实际上讽刺的是汪,那也是一个性格软弱的政治家,在战乱年代的大风中左右摇摆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从一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屠龙少年,沦落成通敌叛国的大汉奸。
导演把时空打碎,进行重塑,让电影更加艺术化。作为观众,无论他怎么碎,大量细节可以反推情节的合理性,前后勾连后那种恍然大悟的情绪,更让人回味深长。
结尾那一段很有历史美感,盘踞他国杀人如麻的渡部说中国已经没有他的政治理想,他要返回日本田园做一名农夫。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听到后一愣,他让渡部不要脱掉军装,接着他抽了几口烟,慢慢走向渡部。下一个镜头是渡部浴血身亡的镜头。
不管是主战的东条系还是主缩的石原系,都是战争罪犯,罪犯就应该穿着军装接受审判,而不是解甲归田隐匿于历史尘埃中苟活于世。
关于电影的本质,电影人默认法国电影理论宗师安德烈.巴赞的说法:“电影是对时间的凝视。”
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