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可其他影评里关于1920年代左倾思潮的分析以及在这部情感片里的映射。我是从另一个角度(学生干部发迹路)来看这部情感片折射的那个时代大学与政界的现实。

我们读书时知道,中国大中专院校最招人厌恶的群体是大言炎炎、眼高于顶的各级团干和学生会干部,热衷于虚拟官场的争夺倾轧,热衷于口衔官腔带来的统治满足感,开口希望你们树立远大理想、闭口提倡你们奉献青春,将数年后的成人社会提前热身。却原来在西方名校就已有那么形式类似的前辈。

本剧景色男色俱美,剧情略显空洞,一群学生干部争权夺利的旁记。意外地看到,他们跟中国大学和政界的团干部如此相似,有所不同的是英国公学衣装笔挺的公子们都绰有才华和思想,国朝的团干们则半是世居人下、满身市侩气憋足劲往上爬的底层子弟,半是父辈为官深知个中关窍、安排由此直取青云径的官贵二代。

苏联制式干部体系中,政工干部、宣传干部、工青妇干部,都是典型的浮光掠影干部、煽风点火干部、夸夸其谈干部。通才型地集齐上述缺陷的,当然是我们目前风正一帆悬的青年先锋队了。

国朝政教合一,党棍们久负骂名,是可恶的了,而团棍则倍加可憎。无他,入行更早,入戏更深,历练更浅,视野更局促,更无其他能耐耳。

面瘫秉政十年,智短计拙,嘉惠于国者绝少;作为一个党工出身的政客阴运默算,则为帮派的徒子徒孙们下了一盘绝大的棋。十年生聚,缔造了当今“团徽照耀中国”的现实。
每一个省、市、县各级常委和政府班子(即正副主官们)和各级组织、宣传这两常委(位高权重且没有技术含量)中,履历不沾团字的已经不到二分之一了。这种在寄主体内静静地产卵孵化、静静地改变大局的昆虫学经典,堪与以党主席之身伏击国民党的李某人等量齐观了,蔚为政治奇迹啊。

它们当道的危害,一是毫无正常行政单位历练和基层工作经历,学徒期都是在“希望提倡致力于”的喊口号中度过,主旨是巧饰和应付,并且以为行政事务也不外由这些组成。一帮口号贩子,对经济结构、社会民生等情伪万变的复杂事务还全无经验就已委任成一方土地的主宰者了(犹如宫妃一朝突然成为综理万机的太后),故仍惯用浅尝辄止的粗率判断、傻干蛮干瞎指挥。
二是他们政治生命期很长很长,都是少年富贵,距退休还长路遥遥,为患方殷。同比作为终点,别人爬上厅级(以省直部门举例,其他不同层级则是部、处、科级)已是五十岁上下,他们则四十不到,至少巧取出十余年光阴。
三是只关注短平快的吸引上司赞赏目光的项目,没有谋一地之长远的眼界、胸襟与耐心。遇难则避、遇事则拖,反正老子过两年又要升官。比如近年身边各种登报快反响大、风格华丽的启动仪式、授旗仪式、出征仪式五花八门,他们觉得丢这么一响就算有力地推动工作了,后续如何谁管它。

名校学生会主席三五年在团中央上厅级干部那是妥妥的。但国朝并不只有团中央,发达的蛛网的团组织是网络化全覆盖,省市县乡、企事群协,级级遭殃、条条不漏。管你北国还南疆,管你发改委还是妇联。
并不只是团省委的处长能转身去县委常委,就是个科级的团县委副书记也能转身当个乡镇长,耶!确保哪怕你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厂科研所、小镇国土所,我也能派出曾孙玄孙去卡位夺权。

团棍篡权倒是跟国际接轨了,都是满口官腔伪善的油子,直接接手政权。学干当然不全是渣滓,但的确全是混混。剧中的学生会帅哥毕竟都是真才实学的顶尖名校菁英,将来都直入英国政界犹有可恕,我们国朝的团棍,连中专职校团委书记都很大可能接掌某县某区,这远大前程,英国佬是望尘莫及的。

同窗之爱Another Country(1984)

又名:同窗之恋(港) / 同窗之爱,他乡异国(台) / 另一个国度 / 他乡异国

上映日期:1984-05-12片长:90分钟

主演:鲁伯特·艾弗雷特 科林·费尔斯 迈克尔·吉恩 Robert  

导演:马雷克·卡尼耶夫斯卡 编剧:朱利安·米契 Julian Mitchell

同窗之爱的影评

222666
222666 •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