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部电影想要在政治和同性两个敏感话题上皆沾,反而弄巧成拙不明所以。我倒觉得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通过这两个话题它最直接的反映出了什么。

故事的背景是高大上的伊顿公学,它是当时英国社会的剪影,资产阶级的自命不凡与虚伪戏谑的成为了那些特权阶级的代名词。

那么在整个社会都是如此趋势之下,两个愤青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Guy毫无疑问在学生会和舍监的眼中都是最头疼的问题,凭借自己的魅力放荡不羁无法无天,是个相当拉仇恨的人物。他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潇潇洒洒的看书约会,闲暇时间还锲而不舍的试图掰弯自己的死党。他用叛逆的行为,去表示对那些死板严格的规则,和人们顽固虚伪的思想的蔑视和不屑。

但情深者总是最容易受伤害,任你Guy多么潇洒不羁最后还是栽在了爱情这条不归路上。为了爱人的名声丢下尊严丢下前途,在最深恶痛绝的人面前狼狈的挨上6鞭子,被逼的远走他乡,这就是Guy的结局。

再来看看用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去愤青的Judd。似乎任何一件事情在他眼里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根基和压迫人民的本质,然后激发他身为斯大林和列宁的脑残粉的愤懑不平去批判这一切。

最感动的永远不是在幸福时大方分享,而是在苦难时共同品尝。Judd直得能够自动屏蔽Guy的色诱和调戏,但却为了他打破了自己的原则,答应担任干事。Judd栽在了与Guy仗义和友情上,他信守了承诺没有随Guy一起去俄罗斯,而是继续忍受这个他憎恶的社会,但后来被法西斯党抓住,最终死于西班牙的内战。他没被Guy掰弯,反而让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了Guy,至于社会主义的理想国度究竟如何,或许对Judd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就像信仰,那只是他毕生所向往所追求所期盼的东西,即使它是模糊而又不真实的。

我认为片名Another Country译成同窗之爱纯属扯淡。Guy晚上在小船里偷偷约会,互相依偎的两个人很浪漫,但爱人最多就是躺在怀中,朋友却能毫无怨言的放下自己的一切为你撑船。Guy受鞭刑前,Judd默默的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眼神复杂,却又在他受完刑后故作平静的看书。

曲折的爱情,坚固的友情,深恶痛绝的对手,看不惯的社会。这些加起来,就是一个青春。

到了影片的结尾,苍老的Guy回忆自己的伊顿生活,唯一想念的,是阔别已久的板球。通过板球,他想念的是伊顿的欢乐和痛苦,是伊顿的人和事,是留在伊顿的青春。正是有了青春,才有了那股不羁的冲劲,那种愤青的稚嫩与固执。这部影片的主题才不是什么扯淡的同性和政治,而是一个愤青不顾一切的青春。

不计后果的做你认为对的事情,这就是青春。

同窗之爱Another Country(1984)

又名:同窗之恋(港) / 同窗之爱,他乡异国(台) / 另一个国度 / 他乡异国

上映日期:1984-05-12片长:90分钟

主演:鲁伯特·艾弗雷特 科林·费尔斯 迈克尔·吉恩 Robert  

导演:马雷克·卡尼耶夫斯卡 编剧:朱利安·米契 Julian Mitchell

同窗之爱的影评

222666
222666 •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