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英國顛覆了朕處於對英國無知狀態下的腦補產物。
毫無疑問,真正的德國也會顛覆朕在無知狀態下對德國的腦補。恰是在英國,朕明白了任何一個國家有她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並非月亮都是外國的圓(倫敦的月亮比家鄉的月亮看起來大些倒是真的,因為緯度位置不同)那麼同樣,德國也絕對不是中國大多數人認知中的“古板嚴肅”。
朕記得在倫敦的時候問過法國人,你們覺得法國人浪漫嗎?
法國人回答說:浪漫是什麼?何用?(What do you mean by romantic? For what?)
所以帶著那種腦補去套該國的人文,實在很愚蠢。
看完的感想,倒是覺得德國人很實在,他們跟英國人的區別還是很大(本來也很不一樣,儘管兩國的語言倒都是日耳曼語系)如同劇中德國人吐槽英國人的自黑方式,但其實自黑也是英國人的文化,自黑也是一種自娛。德國人不會這樣自黑,但有他們自娛的方式。
其實德國人還是很能讓魔感到輕鬆的。
當然,這樣的結論依然很片面,因為畢竟朕從來沒去過德國,在倫敦接觸的德國人也很有限,沒有在德國長期生活就無法了解德國人的社會文化,也就無從談了解,旅遊什麼的走馬觀花畢竟有限,不過至少過去朕就不喜歡別人問:德國人是不是都很古板嚴謹守時?而看完以後這種感覺更甚。
劇中那個敘利亞移民說德國人的生活有計劃,其實這是朕也噶意的生活方式,好友就說朕是守序邪惡的類型,無法容忍混亂。他的觀點朕很讚同,比如說,當他來到德國,就認為應該是自己融入德國的社會,而不是要求德國人符合自己的要求。這點很欣賞。如果這就是所謂德國人的保守古板的話,個魔覺得沒什麼不好。守序是德國人的生活方式的話,他們也不見得死氣沉沉毫無樂趣。
倒是最後,拜仁的穆勒說德國人喜歡牢騷挺有意思,在英國很少聽到英國人牢騷,估計是朕接觸的群體有關,但記得好友Helen Cressall 對朕說過這樣的話:I think sometimes God swears too. 這不也就是英國人的一種牢騷方式嗎?略冷,不似德國人說的那麼直白,卻能理解。
通過影片多一種了解德國的渠道也很有意思。
喜歡這片子,它打開了朕的思維,促使朕去思考。
當然,也藉著這片子看到了本命的另一面。喜歡拜仁的穆勒時間不算長,但從來喜歡得很自我。一直以來都只關注球場上的他,對球場外他的日常什麼的絲毫不關注,因為對朕而言,拜仁的穆勒是個球員,朕就是來看他精彩的球技的,他的生活跟朕無關,沒必要干涉。這片子的結尾卻讓朕感受到了他的實在,絲毫不做做,也能感受到他的一種自律。如他自己所言:別的 Thomas Müller犯個錯誤也許沒什麼,他犯個錯誤第二天就會見報,所以必須約束自我。在談及他因成名之後私人空間變小了,他也說要調整心態坦然面對去適應,這種通達、積極和樂觀倒是使得朕更喜歡他了。
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