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声名狼藉》讲述美国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创造其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的故事。1959年冬天,卡波特历时六年,调查了发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起凶案。他根据与被害者邻居及监狱中两名凶犯所作长谈的故事材料,写作完成了《冷血》。作品首先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引起轰动。1965年,《冷血》出版单行本后,立即成为当年美国第一畅销书。卡波特独创用小说的笔法将纪实故事写作成 “非虚构小说”,成为一种崭新的纪实文体。《冷血》问世40年来,至今仍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充分显示了作品的经典性与影响力。


《冷血》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在电影《声名狼藉》的叙述里,对作者卡波特本人而言,未必不是个负数或灾难。



首先,演员杜比.琼斯在电影的现实生活中是个小丑样的扮相或角色,是个活跃在上层娱乐圈绯闻中的人物。演此电影之前,琼斯名不见经传。可能是这部电影一举成名,在2007年的《面纱》中,琼斯倒是很好再现了那个小说里总用来作作者代言人的沃纳德。《声名狼藉》里,卡波特是那么样的一个人,特别敏感,在创作状态里特别真实。他从不作笔录,却有百分百的记忆力与再现度。《冷血》之前的作品,他很客观,从不评判他的角色。只在《冷血》故事的男主角Perry看来,却总是缺乏亲切与友善。卡波特后来在监狱里头一次与Perry真正对话,Perry说他不是一个角色,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要他写进书里。而在卡波特说来,他的好几部作品在一个四人连锁血案的凶手眼里缺乏亲切感(kindness)真正让人啼笑皆非。当然,最后卡波特完成的这部《冷血》,极具亲切与友善,与其他作品完全不同。而且在这部颠峰之作之后,他再也写不了任何东西了。



卡波特是个同性恋。为了《冷血》的大作,在与Perry接触的六年间,建立了真正的感情。影片中,Perry是个个性里有感性气质特征的人。他为其绑架的人质女孩不遭同党强暴,一时盛怒拉开了猎枪,构成犯罪。他画一辈子的画、唱一辈子的歌儿,都没人看没人听。可是,在艰辛生涯最后的绝望路口,他杀了四个人,这则故事却成了一部人性艺术的杰作。在Perry被绞死之前的一段时间,他与卡波特每周通两封信。每次总这样说,“朋友杜鲁门……”。他把所有的遗物都只留给了卡波特,他在最后的绞型前也只见了卡波特。可是卡波特,为了他的作品,居然没能帮助Perry上诉,没能利用一次有可能挽救其生命的机会。因为,如果Perry不死,他的《冷血》就不会有轰动效应,也不会代表大众的冷性立场。



与卡波特的扮演者相反,Perry的饰演者却是2006年007系列里的一名英俊男角,电影充满讽刺性的幽默。Perry被处绞刑前的镜头里,抱着吉它唱给卡波特的那只歌儿,让人觉着满目深情:



高远的天空外有黄金宝藏,

某个甜蜜的日子,你和我发现到

远远的地平线下三叶草似在等你

那儿天空总是悠悠蓝色的宝藏

遥远地 遥远地

我们会找到丢失很久的黄金宝藏

某个甜蜜的日子

我们说“你好朋友”

我们说“再见朋友”

我们会找到丢失很久的黄金宝藏

在天上



Perry说,最难过的事不是死,而是发现你最终找到了那个人那种爱,却不能拥有。他指涉的是与卡波特的感情。



卡波特的创作,在《冷血》里,像个激情歌手,每唱一点点,就死去一点点。他最后的创作似是被《冷血》掏空了,不再有“下一部”作品问世。



《冷血》这部用小说笔法创作的“非小说虚构”大作,读来的确亲切动人。

关于“声名狼藉”的题外话,据说,人的名声历来经久不衰,受益终身。古往今来,名声一直是巨人的姐妹,它总是走极端----不是面目可憎的妖魔,便是超群出众的奇才。

声名狼藉Infamous(2006)

又名:柯波帝:冷血污名

上映日期:2006-08-31(威尼斯电影节) / 2006-10-13(美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托比·琼斯 西格妮·韦弗 格温妮斯·帕特洛 桑德拉·布洛克  

导演: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 编剧: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 Douglas McG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