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连姆•尼森去看这部电影,结果和大家一样从一开始就纠结于女主角是否死了,葬殡师是否欺骗女主角而囚禁她。如果作为一部惊悚恐怖片显然从本片结尾一定是不合格的,刚开始就冒出来的疑问,而答案只有简简单单两个选项,更可恶的是从头至尾颠来倒去地来炒一盆冷饭,最后还给个模棱两可的结局。而作为探讨人生与死的哲学问题的文艺片来讲,我真的不感冒。
我很期待结局能给出一个颠覆性的原因,既能一扫以前的疑云,又能给整部片子一个圆满的解释。很可惜,导演只想让我们检点一下自己的人生是否形同走尸,片中的台词也没做到发人深省的地步。
照《文学少女》里天野远子学姐的说法,有些时候,读者可以不管作者原先想要表现的东西,而对作品的内容加以自己的解读,发现深藏在书页中的另一个真相。因此,我要给这部片子一个第三种的解读。
第一种是葬殡师就是一个变态杀人狂,谋划了一起又一起看似意外的谋杀,把受害人带到自己的殡仪馆,引导他相信自己已经死亡。第二种是女主角已经死了,葬殡师是一个亡灵引导者,引导亡灵割断对尘世的留恋而女主角不相信自己已死的事实,不断的欺骗着自己。
而我想的第三种解读是基于影片中葬殡师对小男孩说出他们之间的天赋的一段话“耶稣也有这样的天赋,他使得拉扎勒斯复活并与死者说话”。葬殡师此前同女主角讲的是他有与死者沟通的能力,而从上一段话我们假想他隐瞒了真正的事实:他能让离开身体的灵魂回到死者的身体中去的能力。由此我认为女主角一开始确实已经死亡,甚至所有送进殡仪馆的人都是已经死亡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葬殡师能有确凿的死亡证明而不是我们想的用药物使得医院误判人已经死了(你能制造一起事故,但是如果说这么多事故全是一个人策划又没有帮凶,显然很唬人)。
有了这个假定,我们可以还原整个故事的前后经过。葬殡师起先只是发觉自己能和灵魂交流沟通,像他的母亲等等,询问他们想要把自己的葬礼办成什么样子,比如说要什么花啊。但是那些灵魂恐惧害怕,抱怨死后的寒冷,悔恨当初的不懂珍惜。所以葬殡师慢慢琢磨如何消除灵魂的恐惧,好让他们能够死后安息。
于是他发现了让灵魂重归肉体的方法。当然他并不能让死者重新复活,再次获得生命,灵魂只能在肉体上固定一段时间,少则一两小时,多则三四天,并且就算他们能移动身体,也没有相应的感觉,身体还是会继续腐化。
亡灵们尝过重生的感觉,怎么能就此甘心,他们不断指责抱怨葬殡师不愿意给他们再一次的生命,让他们重新体验到活着的感觉。与此同时,葬殡师思想开始起了变化,他受不了他的好心被亡灵们的不知足所污蔑,与亡灵的交流中也发现灵魂本身的丑恶,是借爱情之名的性欲喷张,是边懊恼自己平凡重复毫无生机的生活边胆小懦弱没有勇气的虚伪之态,他开始认为,人的生死不是由身体的活动所决定,而是由灵魂的活力判定的,那些活着但灵魂已经枯萎感受不到生机的人还不如死了算了。
因此葬殡师开始了他的猎杀行动,他留意平时那些“已死”之人,分析计划一下,在要紧的时候推一把手,促成他们的死亡,然后给他们招魂,引导他们在肉体中察觉到他们的死亡,不仅是生理上,也是精神上的。
片中的女主角正是葬殡师的一个猎物。他尾随女主角,看到她和男友吵架,中途里横超女主角的车,造成了她的车祸死亡。女主角一步一步的进入了他的计划,他也发现自己的继承人,但是让他万万没想的是,女主角的灵魂渐渐开始与她的肉体重新融合,当镜子上有女主角呼出的气雾时,他震惊了,这是之前从没发生过的事,怎么办,难道我让她真的复活了吗,先镇定下来,于是拿出手帕拂去那一层雾。
葬殡师陷入彷徨迷茫之中,他想到释放女主角,但万一女主角不相信他的解释,认为他囚禁了自己呢?女主角的复活是否意味着她的灵魂还是有救而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了,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整个计划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呢?最终他给了女主角一个选择,而女主角选择的是死亡。于是他重新坚定起自己的信念,所以当女主角发现她是活着的时候,葬殡师还是给她注射了镇定剂。
影片最后,葬殡师一面教导自己的继承者,一面为了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用钢钎刺穿女主角男友的肺部,让他永远不可能重新复活。
P.S如果按我这种解读拍的话,连姆•尼森就是绝对的主角,葬殡师就是尘世的上帝,握有给予生命和制裁生命能力,他的痛苦就在于,有许多不值得活在世上的人还在这世上逍遥快活或苟延残喘,比如那个看弟弟尸体的警察却有恋尸癖,女主角的男友虽然是爱着女主角,但是一种自私的爱,体会不到女主角的痛苦。

身后事After.Life(2009)

又名:灵异生死线 / 来世 / 生命之旅

上映日期:2009-11-07(美国)片长:104分钟

主演:连姆·尼森 克里斯蒂娜·里奇 贾斯汀·朗 乔西·查尔斯 钱德 

导演:Agnieszka Wojtowicz-Vosloo 编剧:Agnieszka Wojtowicz-Vosloo/Paul Vosloo

身后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