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差评里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调:这剧为和珅洗白,把一个贪官形象深入人心的和珅,讲得如此伟光正,有哗众取宠之嫌。

还有些人自诩了解和珅生平,阐述剧中内容不实之处的,但在我看来,其内容大多来自一堆野史资料民间故事也好意思说自己了解?跟推上那群声称自己掌握了大量美国大选舞弊情节的川粉不无两样。

史学家已经研究出,当时抄家时就抄出了1000多万两白银(包括可以估值的不动产、黄金、玉器等),不包括难以估值的古玩字画等物。和珅在京城开了多间当铺,收到的古玩字画也肯定不少,但我推算和珅家产也就不到3000万两。

剧中确实为了塑造和珅比较正面的形象,修改了一些历史,但是大多都是减轻其贿赂情节,并不是一笔抹掉。比如和珅开了8间当铺,剧中和珅是被革职了才开了一间;很多地方官贿赂是为了买官、升官,剧里的贿赂基本上是求和珅办事,而且和珅若判断该事对社稷有利才会收;和珅说没收过英夷一两银子,其实和珅和外国人做了不少生意。其实这些虽和史事不符,但也都是艺术作品的合理改编,而且我认为这样编剧,才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和珅,降低看懂这部剧的门槛。

我不是搞历史的,没用系统的了解过和珅,但因为对这个“千古第一贪官”比较感兴趣,所以也查过一些资料,结合我自己的推断,和珅的大部分家产是自己赚来的,他贪污的金额只占一小部分。

和珅是贪,但是基本上都是乾隆默许的,崇文门的税,议罪银,买官的贿赂,乾隆都知道。但这些不是和珅的主要经济来源。

和珅位高权重,深度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修改、实施,他又掌管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结合他的商业才能,不挣得个盆满钵满都说不过去。当然,若放到现在,和珅这样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但和珅却没有这样的顾虑,乾隆又不懂市场经济,看到和珅把户部管的风生水起,自己小金库也源源不断来银子,当然乐见其成。

但也不是说和珅这样挣银子就清清白白了,我想以和珅的商业头脑,他不会看不到他挣得银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但是他在这方面却不会因此而有所节制,这也加深了市场的不稳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重。说他利欲熏心,也不为过。

再来是议罪银制度,议罪银是乾隆发明,后来和珅加工之后拿到台面上来的。和剧中有些不同,而且议罪银虽有剧中体现的好处,但也有诸多弊病,尹壮图上奏折给乾隆说明,最后被革职。在剧中成了钱沣,还做了改编。这方面确实是在洗白,我觉得,议罪银制度的不完善肯定会出弊端,不完善的制度就不应该推广,按乾隆刚开始那样小范围进行就好了。就是到了现在,很多法律法规都有议罪银制度的影子,也常常会出一些让人愤愤不平的新闻。

关于和珅的下场我也有些看法。我认为当时嘉庆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处置了和珅。乾隆把和珅留给嘉庆,嘉庆却急急忙忙杀了和珅,是为不孝;和珅权力大,但从未有过功高盖主、独揽大权之举,他做事为自己也为社稷,嘉庆杀他,是为不义,嘉庆为了掩盖自己不孝不义之举,罗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状,大多牵强附会,身为皇帝,心胸如此狭窄,目光如此短浅,实属不该。三岁看老,从他上任一开始的举措,就能看出他执政的一生,虽一生勤政,但终究碌碌无为,平庸之极。

和珅自己管理天下钱粮是有一套的。乾隆晚期极尽奢华之能事,和珅也能搞来钱,说明他的确生财有道,是个理财高手。但他一死,他的那一套就没人玩的转了,别人只知道节流,不懂如何开源,导致了清政府进一步的衰退(别给我讲国库存银,那都是面子工程,你有听说过嘉庆南巡或者建万福楼之类的大工程么)。试想,如果嘉庆能把和珅留住,两人一起把乾隆紧闭的国门打开,历史可能就会全然不同了。


乾隆王朝(2003)

主演:焦晃 陈锐 左小青 贾一平 卢燕 咏梅 沙溢 王辉 梁伟  

导演:叶大鹰 编剧:陈亚先 Yaxian Chen/水运宪 Yunxian Shui/姚远 Yuan Yao

乾隆王朝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