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莫·德尔·托罗,1964年10月9日出生于墨西哥,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1985年,监制了个人首部电影《朵娜和她的儿子》。
1993年,编导的恐怖电影《魔鬼银爪》获得了墨西哥Ariel奖金奖、最佳处女作奖,吉尔莫·德尔·托罗则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原创故事、最佳编剧三个奖项。
2002年,执导了科幻恐怖动作片《刀锋战士Ⅱ》,影片全球票房达1.55亿美元。
2004年,执导了奇幻恐怖动作片《地狱男爵》,影片全球票房为9932万美元。
2006年,编导了奇幻电影《潘神的迷宫》,影片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吉尔莫·德尔·托罗则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008年7月11日,编导的奇幻动作电影《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上映,影片全球票房达1.60亿美元。
2011年10月28日,担任制片人的动画冒险电影《穿靴子的猫》上映。
2012年11月28日,担任编剧的奇幻冒险电影《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上映。
2013年,执导科幻动作电影《环太平洋》,影片的全球票房达4.11亿美元。
2017年9月9日凭《水形物语》获得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次年3月5日,凭借《水形物语》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简称——陀螺。
前不久,迪士尼上映了新版动画电影《匹诺曹》,口碑扑街。烂番茄新鲜度27%,IMDb评分5.1,比豆瓣的5.6还要低。
时隔3个月,陀螺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在网上公映,与迪士尼相反,陀螺的《匹诺曹》获取一致好评,烂番茄新鲜度98%,IMDb评分7.9,豆瓣评分8.0。
陀螺的匹诺曹到底强在哪?笔者认为主要有情节、美工和主题三点。
不知道在坐的各位有多少看过原著,内容其实比较丰富。虽说不长,但情节比影片曲折多了,还原度较高的是2019年真人版《匹诺曹》,意大利人拍的意大利童话。
回到今年,这两部《匹诺曹》都对原著做了改编,或者说魔改。陀螺《匹诺曹》的魔改在于匹诺曹的诞生和老木匠丧子,后续还离谱的加入了二战的剧情。迪士尼版《匹诺曹》也加入了木匠丧子情节,不过是一笔带过,算是对背景的交代。
不过二者的改编在某些地方竟达成了莫名其妙的统一。
首先是马戏团,二者重点着墨于匹诺曹在马戏团当演员,尤其是迪士尼版本,近乎占据了一半内容。其实原著中马戏团所占篇幅 极少,也就两三个小节。并且马戏团团长给了匹诺曹5个金币,才引来了猫和猴子。
修改比较大的还有主人公匹诺曹,原著中他是个让人讨厌的熊孩子——好吃懒做,撒谎成性,不听劝阻,贪图享乐。是一系列的变故和仙子的循循善诱才让他走向正轨,最后变成了真的男孩,和老木匠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在迪士尼版本中,匹诺曹被美化成了一个未开化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本性是好的。在猫和狐狸的诱导下去了马戏团,又在孩子们的诱导下去了欢乐岛。自己压根就没有错,那匹诺曹还怎么成长呢?过分的美化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陀螺的匹诺曹也有美化嫌疑,没怎么体现出匹诺曹的顽劣,但比之迪士尼还是强了不少,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有一点很有意思,不管是陀螺的匹诺曹还是迪士尼的匹诺曹,都有人肉引擎的情节。
一个是救完父亲后匹诺曹引擎:
一个是猴子引擎:
放心,关于形象设计这里没有主观臆断,好看不好看大家心知肚明,仅仅讨论下设计理念。
首先是匹诺曹的人物形象,迪士尼中规中矩,一股迪士尼味扑面而来,可以,这很迪士尼。
到了陀螺这画风突变,匹诺曹不再是完美的木偶,而是酒后的愤怒产物。老木匠亲手砍了儿子坟头的松树,也不管树上有没有眼,用就完事了。背后几颗歪歪扭扭的钉子使其更加符合酒后出厂的设定。不知道陀螺是不是对国内的根雕也有了解,匹诺曹的头很有根雕的意境。
树上的虫洞正好在心脏的位置,预示着匹诺曹空白的心灵,这个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蟋蟀就住在这里,暗示着三观奇正的蟋蟀是匹诺曹的人生导师,注定会带他走向正确的方向。蟋蟀死后被放在了印有兔子的火柴盒里,然后安放在心脏的位置。前后呼应,简直离谱。
正好提到兔子,作为国人或者说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其实很难理解为啥冥界有兔子,难道兔子是类似于牛头马面或者黑白无常的角色?查阅资料后发现这可能是一种隐喻。
在基督教中,兔子和复活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欧洲的新石器时代,野兔与人类一起被埋葬。考古学家将此解释为一种宗教仪式,野兔代表重生。这里的用黑色兔子可能是人类死亡后开启新的轮回,所以才会用黑兔抬棺。当然了,这些是笔者的臆测,如有不妥,可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看看冥王和仙子,说实话,到现在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冥王和仙子是姐妹。
她俩人的形象感觉就是陀螺的个人喜好,这密集的眼睛有没有让你想到《地狱男爵2》?
前面亮点迪士尼虽然做的不出彩,但也没有太差,但这里迪士尼比之陀螺就差多了。迪士尼的剧情低龄化严重,加上匹诺曹人畜无害的人设,整体下来匹诺曹似乎认识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认识到,说有区别也有,说没区别也没啥区别,基本看不出匹诺曹的成长。
陀螺十分新颖的引入了死亡的概念,原著中黑兔抬棺本只是仙女用来让匹诺曹喝药的小手段,但陀螺给变成了真的。死了就是死了,黑兔真能给你抬到冥界。
四次死亡也凸显了不同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刻画各个角色的形象。
第一次死亡发生在老木匠与马戏团团长争夺匹诺曹时,二人挣扎不下,一个失手匹诺曹摔到了地上,被车撞死了。
老木匠此时还没把匹诺曹当做自己的孩子。从一开始的惊吓可以看到,老木匠比较害怕这个会说话的木偶,自然没办法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争夺时的台词也有所体现:
这和后续老木匠喊匹诺曹“My Son”形成了一种对比,那时的老木匠才将匹诺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个有着独立灵魂的孩子,而且不是卡洛的替代品。
不仅仅匹诺曹在成长,老木匠也一样。
第二次死亡发生在墨索里尼看表演的时,匹诺曹故意丑化他,一气之下下令开枪把他做了。
战争时期,群雄割据。有权人的话就是法律,普通老百姓在他们眼里就是蝼蚁和草芥。这方面就不多做赘述了,感觉更多是在凸显战争时期的百般丑恶。
第三次死亡发生在匹诺曹牺牲自己引爆炸弹救老父亲时:
看到匹诺曹坐在炸弹上时,笔者一度以为匹诺曹会瞬间飞升,结果并没有。飞升是匹诺曹自己的选择——为了救父亲一命。
匹诺曹果断引爆炸弹,把父亲和猴子送出了鲨鱼嘴(陀螺的画风有点抽象,笔者以原著为主,暂定为鲨鱼)。这里隐约体现了匹诺曹可以为了老父亲牺牲自己的决心,可因为有复活的能力,观众可能会以为这就是一次简单的营救行为。
笔者感觉更多是一种铺垫,为了第四次死亡。
第四次死亡也是为了救老父亲,因为爆炸的威力过大,老父亲也晕了过去,残缺匹诺曹只得牺牲自己将老父亲送上岸:
这次死亡也是匹诺曹的最后一次死亡——为了快速复活,匹诺曹牺牲了自己无限复活的技能。这暗合第一次死亡时冥王的提示——每次死亡后的复活时间都会更久。如果想快速复活,只能打破规则,打破规则的下场就是会失去规则带来的好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匹诺曹的成长观众都看在眼里,为了爱放弃了永生。
到这里,匹诺曹也终于变成了真正的男孩,不是外表上的,而是从心底发生了改变。最后没有变成真人的设定可太棒了,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男孩,有没有外形重要么?
最重要的还是空洞的心有没有被爱填满罢了。
上面说的这三点迪士尼能做到么?他做不到,如果做到了还能是迪士尼么?历史包袱和政治正确让他只能做出这样的《匹诺曹》。不是说低龄化不好,也不是说政治正确不好,只能说迪士尼没有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至少,这一次没有。
参考文献
1. The Ancient Origins of the Easter Bunny
2. Wikipedia——Guillermo del Toro
又名:匹诺曹 / 木偶奇遇记 / 吉拿域戴拖路之皮诺丘(港) / 吉勒摩·戴托罗之皮诺丘(台) / 吉尔莫·德尔·托罗之匹诺曹 / Pinocchio
上映日期:2022-10-15(伦敦电影节) / 2022-12-09(美国网络)片长:116分钟
主演:格利高里·曼恩 大卫·布拉德利 伊万·麦克格雷格 朗·普尔曼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马克·古斯塔夫森 编剧:吉尔莫·德尔·托罗 Guillermo del Toro/卡洛·科洛迪 Carlo Collodi/马修·罗宾斯 Matthew Robb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