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們說我有罪,因為我看見他們犯罪。」意味著,指責國王沒穿衣的孩童,終被國王羅織入罪。故事中最後的這則詩歌美妙並譏諷了稍早的劇情,說明這名在教學機關中的教職人員行事及獎懲唯一準則,不過是自己的利益好惡:當女教師口沫橫飛回憶捷克游擊隊抵抗德軍侵略時,台下學生暗指其師與納粹心理並無二致,她怒不可遏。是,皇后的貞操不容質疑;機關的權威不同於良心的權威,一如偶像不同於神,後者,才是人心悅誠服,自然拳拳服膺之表現。
2、女教師(Učiteľka,2016)故事中主角名實不符,這不僅針對她的教務上評量的方式而言,更是針對她共產黨的頭銜來說。共產主義之於她,不過是掩蓋其貪婪掠奪心態的外袍和托詞。這一現象其實具有普遍性,舉凡民主制度、自由市場、平等原則、中產階級⋯⋯不過是中性事件之名詞注解,隨著使用者與巧言善辯名家的主觀解釋不同,而有不同的內涵和分別。
3、一般人之所以妥協,可以說,是為了生存。生存是一個現象上的詞彙,如果哲學性的去描繪,則是指一種對於「確定性」的人性需求。佛洛姆人類新希望(The Revolution of Hope: 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1968)3我們現在身處何處:
人沒有生而具備一套本能,可以半自動的控御自身的行為。他總是面對著選擇,而這意謂在所有重要的事情上,如果他的選擇是錯誤的,他就將遭到嚴重的生命危險。當他必須做決定的時候,那襲擊著他的疑慮會導致痛苦的緊張,甚至嚴重危害他迅速做決定的能力。而結果,是人對於確定性有一種強烈的需要:他要求相信用以做決定的方法是無需懷疑的。事實上,人寧可做出「錯」的決定而獲得確實性,也不願做出「對」的決定而受不確定性的折磨。人信仰偶像或政治上領導者,這乃是心理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使信從者免除了做決定時的疑慮與冒險。這並不意味著在做了決定之後,人不會有喪失生命或自由的危險,而是意味著在他們做決定的方法上不再有錯誤的危險。
4、學生年齡層的設定合於劇情發展。

女教师Učiteľka(2016)

又名:老师有问题(台) / 唔多掂老师(港) / Ucitelka / The Teacher

上映日期:2016-07-04(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 2016-07-21(捷克/斯洛伐克)片长:102分钟

主演:苏珊娜·莫拉利 苏珊娜·科内希纳 琼戈尔·考绍伊 塔马拉·费 

导演:扬·霍布雷克 编剧:培特尔·亚尔乔夫斯基 Petr Jarchovský

女教师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