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朗读者》



今天4月23,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提到读书,就想起了跟阅读有关的一个电视节目,叫《朗读者》。第一次看《朗读者》,是陪妻子。她搜索这档节目时,我还以为说的是那部有关德国女纳粹的电影。打开之后,才发现是董卿做的一档综艺节目。

妻子看我孤陋寡闻,说这节目现在大家都在看。我很好奇,一档读书节目,怎能火到妇孺皆知,万人争睹呢?虽然,之前没看过,但因名字跟“读书”有关,跟“读”有关,便莫名感到一种亲切。这些年,虽还不敢妄称“读书人”,却也好读些闲书,由此,便一下觉得这节目是咱的节目,对咱的胃口。

当然,在好感之外,也心有诧异。怪啊!这些年,在咱印象里,读书就像做贼,让人惦记,也着迷;读书又像抽粉,毁钱儿,也毁身体。在咱印象里,这事儿得自己干,偷偷干,不然很容易让人鄙视,甚至背后被议论为神经病。这里,人家董卿,却领着一群人大大方方地“读”;甚至大张旗鼓地“朗读”。

在看过两期后,心里却有些失望。因为,它让我想起从前两档读书节目。一个是中央科教频道的《子午书简》,另一个是凤凰台的《开卷八分钟》。《子午书简》撷取古今中外华章,邀请名家朗读,配以相关历史、文化及人物背景,尽显专业与严谨。《开卷八分钟》呢,在一支烟、一壶茶的时间里,由身为学者的主持人梁文道娓娓道来,风格随意而悠然。

这两档节目,虽然略显粗糙简单,且有的已经停播,现在看来,却还是各有特色,且是真正的读书节目。前者侧重文本,后者凸显个性;前者如老生慢板,中规中矩;后者似武生炫技,三下两下,还没看够就没了,让人意犹未尽;前者看的是戏,后者看的是角儿(主持人个人的阅读趣味和知识修养)。

《朗读者》看的是什么?看的是董卿,看的是嘉宾,看的是舞台布景豪华气派,高大上。奇怪的是,如此辉煌的布景,如此宏大的阵容,却让我感觉跟阅读有些“隔”,离读书有点远。

书可以映着雪读,可以对着月读,可以骑在牛背上读,可以蹲在茅厕里读,只要读到心里。如果书有好恶,我想它并不喜欢富丽堂皇;如果书有性情,我想它也不喜欢大庭广众。

书是爱静的,也愿意让心静的人来读它。它在平常,最爱躲在书斋,待在书架上;从前,它去过最热闹的地方,也就是学堂。不是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吗?可好在,那里还是闹中取静,还不是彻底的红尘。

书,到了《朗读者》里,却成了被栽进花盆、摆上华堂的一棵深谷幽兰,受宠若惊的同时,也难免略显尴尬。你看,除了个别“朗读者”如刘震云和麦家,自身生活跟“读”还有些关系,前半环节的采访跟下半环节的朗读,也还有些关系;其他大部分人,看不出他们的人生或讲述跟“朗读”有何联系,看不出他们个人的性情跟“读”有多大瓜葛,甚至看不出他们本人对“书”有多少情感,对“读”有多大兴趣。

这节目跟所有娱乐节目大体相像的是,离不开探索嘉宾的情感幽微,当然,按照惯例,嘉宾和主持人和观众,时不时也要眼泪互动一下;不同的是,在讲述之后,每人都会被主持人邀请,去朗读一段文字,送给那个最想送给的人。这是这个节目的创意所在,亮点所在;可这个要求也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有些生硬,有些突兀,有些意外。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很少通过给谁“读”一段什么东西,来表达情感,这不符合我们的习惯;而且“读”一段东西,本身满足不了帮你表达情感的要求,想那样,你还不如直接跟他(她)说,或者再俗一点,送他(她)点儿东西。我们回到这节目,我就要问了,在主持人采访嘉宾之后,为什么不要求他们唱一首歌,推荐一部电影,或者做一道菜,送给那个他们最想送给的人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因为——注意——这节目叫《朗读者》!

但是,这节目叫《朗读者》,却跟真正的阅读无关!它还是一个用“文化”或者“阅读”包装了的“真人秀”而已!

这些来参加“真人秀”的人,不再爬山涉水,带娃搞怪,而是讲一段经历,读一段文字。当然,这比装疯卖傻,上蹿下跳,看似“文化”了许多。因为,他们是在“读”,是在干有品味、有格调、有身份的事儿。可是,重点是,他们真的是在“读”吗?

这个节目,让我想起曾经参加过的一些文学笔会,主办方有个保留节目,即篝火朗诵会。花钱不多,交流了感情,又能大家参与。有的读一点自己喜欢的作家,有的读一篇自己的新作,有的也读一首情诗,送给刚刚认识颇有好感又期望能发生点故事的异性。那种场合,读了什么,读得怎么样,都不再受关注,重点是,谁在读,读给谁。

随着《朗读者》的播出,许多地方还出现了朗读亭。但是,去朗读亭里读一首情诗,给那个不敢表白的姑娘,与其说跟阅读有关,不如说跟生理学有关,跟恋爱学有关。朗读,这原本就是一种最浅层的阅读形式;而读给谁,也原本就是无关阅读的一个伪命题!

这几年,人似乎越来越懒了,越来越坐不住了,却也越来越“风雅”了。手机上安个喜马拉雅fm,便能听书;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不再送去书店,而是花钱上朗读班;成年人读书,也不躲在家里,而是去茶楼,去酒馆,甚至去广场。三五同伴,一两名流,呼朋引伴,雅集小聚。读完,还要发朋友圈,还要评论,点赞。

这是全民阅读还是全民附庸风雅?这是引领阅读还是助长浮躁习气?当然,读总比不读强,哪怕仅仅是听一听;但是,如果可以把书比做美食,那它的滋味还要品尝者自己咀嚼,吞咽,反刍,消化,方有滋味。在我们听别人演绎时,越高超的阅读者,有时赋予文本之外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理解越多,对原来文本的伤害也就越大。

我们自己读,更多的情况,也并不是朗读,而是默念。直着嗓门“喊书”的,要么是小学生的晨读课,要么是疯狂英语的“李阳们”,真正的读书的地方——图书馆的阅览室是安静的。安静方有定心,定心滋养智慧。爱热闹的“读书人”们,别闹了,安静下来读一会儿书吧,因为那样的读,方有时间停止,回味,流连;方有闲暇掩卷沉思,会心一笑,喟然长叹。

我们自然可读给人听,也可听别人读,可那只能作为我们读累了之后的消遣。因为,可以说,书压根不是读给旁人的,而是读给自己的。——甚至,都不是读给自己的,因为,有时我们拿着一本书,读着读着,就把自己给忘了,把整个世界也给忘了。

2017.4.23日写

朗读者 第一季(2017)

又名:Reader

主演:董卿 濮存昕 李敬泽 蒋励 姚谦 柳传志 周小林 殷洁 康震 

导演:刘欣 田梅 

朗读者 第一季的影评

蒲瀛
蒲瀛 • 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