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的杂糅吧”当伊沃被问及他对这块土地的感情时,他这样说道。

阿布哈兹从19世纪初就成为当时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冲突的焦点,到了20世纪末期,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围绕阿布哈兹主权地位的战争更是为这片土地划开了鲜红的伤口。而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不断移民至此的爱沙尼亚人却成为了夹杂在冲突双方间的牺牲品。格鲁吉亚导演萨萨·乌鲁沙泽2013年的电影《金橘》就是以此为背景,用简约的情节设置、克制的情感表达、悠长的情调渲染,为我们展现了战争中普通人、参与者们人性与良知的磨灭与新生。

《金橘》从外观来说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好莱坞战争电影。电影片长仅80余分钟,全片故事均发生在阿布哈兹一个山谷中的小村庄,主要人物也只有四位,而战争场景除了结尾几分钟外全部被略去。但即使这样,从第一个镜头开始,风格浓郁的高加索音乐渲染的悲凉气氛,影片的戏剧矛盾和情感张力就立即抓住观众, 直至结尾音乐风格的突然转变,强烈的对比给予观众巨大的震撼效果。

生活是如此地艰辛,但又如此地美好。爱沙尼亚人为了生存来到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们开垦放牧,等待丰收的喜悦。可是战争的如期而至却不得不让他们逃离家园,不管是格鲁吉亚还是俄罗斯,这终究不是属于他们的名字。人一个个地离开,最终伊沃和橘农马戈斯成为了这个村子仅有的两位居民,让他们冒着风险留在此地的正是那已经成熟但还未采摘的美丽的金橘。从电影开篇伊沃制造果筐时坚毅的表情,我们不曾想象战争就在不远处发生着,伊沃也许无法守卫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但他至少会守住自己的内心,让它不被枪炮声惊扰。但真能做到心如止水么?无数次被询问不离开的理由,伊沃总是以无言相对,这与其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不如说是内心对狂风暴雨摧折后的抗议,他用沉默战胜了孤独,用宁静吞噬了喧嚣。

在梅尔维尔的名作《海之沉默》中,德国军官住进了一户普通的法国家庭,他们从隔阂到了解,但情感的延续却终究难逃身份魔咒的碾压,幻化为大海般的沉默。在《金橘》中,导演同样将战争中的两大主体:士兵和平民放置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家”之中,让他们在此思考战争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海之沉默》相比,乌鲁沙泽更是让战争中敌对的双方士兵都置身其中,其戏剧冲突也变得更加突出,主题也更加耐人寻味。

“家”的概念不仅仅是《金橘》里俄罗斯车臣士兵艾哈迈德和格鲁吉亚人尼卡最终相互理解的关键,更是伊沃和马戈斯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在影片开场,艾哈迈德拿起伊沃孙女的照片时被伊沃勒令放下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伊沃将家庭放在了生活的首位,而他最终留在这里也与家庭有关。与伊沃相比,马戈斯则是更典型的阿布哈兹的爱沙尼亚人的缩影,他对祖国爱沙尼亚早已没有情感联系,对于战争双方更是如此,他将自己的全部情感给予了“金橘”,这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而是他生活的中心就是橘子。导演用木讷的马戈斯致敬了爱沙尼亚人为这片土地的繁荣所有的艰辛付出。他们背井离乡,让陌生的土地上长出金色的果实,可是这片土地却没有感谢他们,反而用炮火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善良、淳朴、乐观的马戈斯用自己的爱浇灌着阿布哈兹,即使火焰与灰烬也没有阻碍这份爱,在家被无情地炮击摧毁,马戈斯依然在为橘子的采摘奔走努力。

伊沃和马戈斯相比,他的爱更加深沉。作为老人,他比年轻人对这片土地更加熟悉也更有感情。他见证了村庄的从无到有,见证了爱沙尼亚人用勤劳的双手建造起属于自己的家园。当看到艾哈迈德和尼卡互相伤害时,他总是用家人般的爱来包容,即使这种爱往往是沉默,但不经意间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对于离开家乡参加战争的年轻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回归?早已看破战争虚伪本质的伊沃,他经历过痛失亲人、家庭分离的悲剧,艾哈迈德和尼卡,他们同样与亲人分离,时刻都在忍受着思乡之苦,伊沃早已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对于艾哈迈德和尼卡何尝不是?从伊沃的一言一行之中,自己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在家庭和爱面前,战争中宏大的国家民族神话反而变得渺小起来。艾哈迈德和尼卡,在逐渐的接触之中,他们发现双方之前如此看重的“隔阂”竟然是那么地脆弱。不同的口音重要么?不同的宗教信仰重要么?不同的教育背景重要么?也许这些东西都比不过不同的音乐品味重要吧!这些不同之外的那些相同才是他们最终和解的催化剂。他们发现彼此都拥有梦想,艾哈迈德作为雇佣兵参加战争想挣钱让家人过得更好,尼卡则想在战争结束后能登台表演,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他们也发现彼此都对生命满怀崇高的敬意,艾哈迈德对救命恩人伊沃的承诺,尼卡则用生命保卫着家的完整,当他们试图用生命来伤害对方时,伊沃说“为死亡干杯”,让艾哈迈德和尼卡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态度,之前早已一文不值的“活着”,在此刻,在篝火与烤肉面前,在对家人的思恋中重新变得如此重要起来,自己曾经的意气风发原来如此幼稚可笑。

“年轻人,你怎么了,一直在说我要杀了,我要杀了,谁给你权力那么做的”

“战争”

“太愚蠢了”

伊沃和艾哈迈德的这段对话无疑是影片对战争意义反思最直接的表达。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战争的悲剧就会重演,没有任何人有权力随意剥夺一个无辜者的生命,就像那金灿灿的橘子,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的美好,但现在却见证着人类互相残杀的血与泪。《金橘》中的愤怒与批判也仅仅就止步于此了,导演不用给观众太多主观的道德说教,他用一个个短促又突然的镜头来说话。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几乎在画面之外发生,所以最后我们直接目睹着的那场战争中的杀戮才会更加震撼,在毫秒之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被吞噬,曾经我们见证过它艰难地复活,见证过生命的归来,人性的归来,但突然战争又带走了它,仅仅是因为方言的不一样我们就要手足相残?

伊沃和马戈斯,他们本想当一个旁观者,但最终不得不变为了受害者。战争无情地毁掉了你最珍爱的那些东西。阿布哈兹是冷战结束后,民族矛盾冲突的象征,这是历史的无情和无奈。伊沃的大度实则是他对生命之爱的坚守,这种爱超越了民族的狭隘,超越了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怨恨,成为我们共同的情感诉求。伊沃见证了太多次的别离,和故乡的别离,和儿子生死的别离,和孙女的别离,他最终还是要面对又一次的别离,影片的结尾短促,但情感悠长,当艾哈迈德坐上那辆早已布满弹孔的汽车,放出尼卡最心爱的磁带,关于音乐品味不同的矛盾也化解了,种族、宗教、阶级甚至包括音乐品味,这所有的一切原来都不过是这样地风轻云淡,唯有生命、梦想、尊严和金橘所代表的爱与包容才这么地沉重,牵引着我们,在爱与恨的边缘踟蹰着。


金橘Mandariinid(2013)

又名:橘子收成时(台) / 橘子 / მანდარინები / Tangerines

上映日期:2013-10-16(华沙影展) / 2013-11-01(爱沙尼亚)片长:90分钟

主演:连比特·乌尔夫萨克 埃尔莫·纽加农 乔治·纳卡希泽 米沙·梅 

导演:萨萨·乌鲁沙泽 编剧:萨萨·乌鲁沙泽 Zaza Urushadze

金橘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