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1600字,点个赞吗?

战争可以将人摧毁,同时也会将人拯救。老人依沃试图维护这个得来不易的平衡,即使是最终没有拯救更多的人,但也将一对原本对立的派系,维护到了亲如兄弟的程度。渡人,就如同渡己是一样的。老人放下了心事,然后又一次接受了这个世界,即使曾经因为这场战争失去了自己的至亲。



全片是三段式结构,但是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互相捉对的三角形。更多的则是以一种线性的方式排列。老人依沃以及格鲁吉亚人和车臣雇佣兵之间,永远都无法相互逾越。作为这样一个平衡的载体,老人需要做的也就很多了。一方面要安抚车臣雇佣兵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要对于格鲁吉亚人的生命安全作出保证。



战争中并没有绝对的对于错,有的只是大背景下的屠戮。老人早已是看清了这一点。因此在自己的一方领地中,可以收留两个彼此敌对的仇人。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做法,在片尾的时候就已经对于我们进行了说明。对于战争的厌倦使得他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非常在意派别。对于他而言,和平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遥远。因此,接纳两个彼此敌对的人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很显然,格鲁吉亚人首先对于和车臣人共处一室,感觉是对于自己的羞辱,对于一个和自己有着不同派别的人,这种天然的排斥很容易滋生。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战争考验人性,仅仅是在看到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在求生的欲望的催使之下所做出一些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举动。这一点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均有所提及。



但是反过来说,当人们开始有意制造这些敌对时刻的时候,或者说,这样的敌对时刻总是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究竟还要不要秉持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是依旧去放大将对方置于死地的仇恨。很显然,不会的。因为大多数的情况下,关于敌对,我们仅仅是由于不同的身份产生的,而除去这个身份,彼此依旧是非常普通的人。



车臣人在被拯救之后,也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早在他们开始篝火交谈的时候,就已经尽释前嫌了。最后舍身相救,只不过是为了让这种情感升华而已。从刚开始的时候时时刻刻想着致格鲁吉亚人于死地。到后来冰释前嫌。这个过程并没有太多的复杂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做催化。仅仅是找到了一个普遍的共同点而已。这个时候,宗教信仰的作用就已经显现了。基督教使得两个彼此仇视的人开始了重新接纳对方的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在西方的文化中,宗教扮演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或许这就是对于本片最好的表达。没有什么仇恨是不可以化解的。当人们铸剑为犁的时候,本性总是共通的。或许我们做不到像片中老人那样,对于自己的仇恨可以释然,但是在生命面前,很多人都是会爆发出原本善良的一面的。即使是曾经敌对过的人,也会为了留住对方的生命而进行抗争。



随着人性的光辉不断的放大,那些曾经不是那么辉煌的过往也就不算什么了。排开彼此的派别关系,真正维系彼此的还是会有很多内在联系的。除了片中所提到的宗教信仰,如果深究的话,还是会找出诸如亲情等更多的联系。战争究竟是什么?有可能是死亡,但是也不全是。有可能是毁灭,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生存。在相互交换了信仰之后,两个彼此敌对的人也是会产生亲如兄弟的热情。那么战争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战争的理由千差万别,但是我们求生的本能却是非常一致的。当我们认定自己的朋友以后,对于任何威胁他生命的外因,都是会调转枪口的。等到一切风平浪静之后,人们依旧是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地方,然后开始一种新生活的。老人依沃的留守,是为了陪伴着自己的儿子不至于让他很孤独,而车臣人最终也是会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家乡。对于战争,对于自己曾经拼命守护的信仰,最终会用一种非常不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告别。



战争的挫败,却换回来了一段珍贵的友谊。即使这段友谊并没有持续太多的时间。人们小心的守护着这段美好,但是战争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都一一葬送。生活留给他们的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我们从最后的那段磁带中能找到答案。
空荡荡的镇甸,以及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睿智的老人。在残酷的战争中,或许还有着很多不易察觉的小温暖会时刻的提醒着我们。某种光亮即使是弱小,也足以让这个冰冷的地方焕发新生。

金橘Mandariinid(2013)

又名:橘子收成时(台) / 橘子 / მანდარინები / Tangerines

上映日期:2013-10-16(华沙影展) / 2013-11-01(爱沙尼亚)片长:90分钟

主演:连比特·乌尔夫萨克 埃尔莫·纽加农 乔治·纳卡希泽 米沙·梅 

导演:萨萨·乌鲁沙泽 编剧:萨萨·乌鲁沙泽 Zaza Urushadze

金橘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