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始终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悲伤之下。纵使崔德威尔在丛林中冲着镜头对灰熊深情地说’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灰熊痴迷的爱,但是却不能抑制住心中暗暗溢出的旁观者的无奈和同情,抑或是讥讽甚至鄙夷。
导演赫尔佐格在关于影片的访谈中如是说:“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和谐可言,如果注目夜空,那里全部是难以置信的敌意、混乱;如果看到太阳,我感到的是冷淡、危险和不友好,自然母亲对于人类来说是冷漠的。”我不知道赫尔佐格在影片中想要传达的意向是不是对所谓的“抵抗文明”者的否认和批判,但是,文明是以何为基?自然孕育了生命,若是没有自然所赐予的恩惠,谈何文明?然而人类在地球上着实是统治了太长时间,那种占有欲从空间上的侵占向自然本身侵袭。如此,自然母亲难道还能保持原先对人类的偏爱吗?于是人类在自己的世界与自然界中划割了深深的沟壑,独立于自然,敌视人类世界之外的一切,甚至以可怜鄙夷的眼光看待试图打破这界限的人。
依我看,这并不是所谓的高等文明,这反而是一种自我封闭,我们所恐惧的,我们所忌讳的就尽量少接触,或是划分界限,彼此互不相扰。我并不认为单纯依靠封闭能使人类对自身、对整个世界了解多少。况且,这真的就能万无一失的保护人类自身吗?常言道“知己知彼”,人类无论多么高等,也终究是自然孕化而成的生物,本与万物源自一系,以自然为根,不论将自我再怎么封闭,与万物也终有交集;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和谐地解决问题。若是断了自然之根,又如何立足?这就算是自然的冷淡吗,当你用冷淡的态度对待她?
影片主人公崔德威尔最终还是最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崔德威尔是一个浪漫主义疯子,更多人说他是个“在社会文明中疯癫的失败者”,是“妄想症患者”,“神经有问题”,“不适合做人”……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贬低的眼光看待一个将自己生命奉献于保护灰熊事业的人?我只能猜测:是他对灰熊热爱至痴狂的感情?是他在镜头面前自编自导以至于如此注重小节,而让人认为那是自娱自乐,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想要出名之人的丧心病狂的偏执?是他不顾一切地接近常人看来危险之极的生物却陶醉其间?或者说,是他对于熊、对于自然那种强烈的向往和热爱,是他内心最原始的野性所给予他身心的安宁,被多数人所不理解?公园管理人Egli说,崔德威尔的死完全是他自找的。的确,这点是千真万确的,是崔德威尔自己选择了长居荒野这条路,既然他下定决心走这条路,那死亡就早早被安排好,在前方等着他,这命运是他自己的选择,无法回避。也许就是死亡才给他引来了这么多骂名,若他不死,他或许就是个英雄;但他却凄凄惨惨地长眠于荒无人烟的丛林了,讽刺的是,死在他痴狂地热爱的灰熊掌下。
我并不觉得崔德威尔十三年长居荒野是纯粹的英勇或是妄想疯癫的举动。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无数不同的、大大小小的选择,做出的选择往往该是令他最满意的(至于后果如何,那就是后记了,往往是无法改变的)。崔德威尔的选择令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使他感觉充实,这就是对他这个选择最高的评价,这个选择属于他自己,与外界的看法无关。对于他来说,这个选择就是完美的。他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酗酒、贫穷、没有长久的爱人、没有多少人理解他;然而他在灰熊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或许他对于人类社会是软弱庸碌的这种认知过于自我,但是他并没有在追寻自由的途中对别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阿鲁提克博物馆馆长Sven Haakanson认为接触灰熊这种亲近举动对于灰熊来说这是伤害而非保护,它会使偷猎者有机可乘。但是不能用这种观点单单审视“灰熊人”,他和所有环保组织行动的意图都是一样的。毕竟崔德威尔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灰熊人”的号召力太微不足道了,这很难引起普遍的关注。同时,崔德威尔这个自由个体的想法过于单纯,他不希望政府和媒体介入,他不希望任何利益天平来权衡或阻碍他的行动。一切都起源于这个男人单纯美好的希望和不懈追求的执着。
崔德威尔的不平凡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但是它同时又是有力的、无憾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永恒的自由,他把一生献给了灰熊,熊的世界正是他心中渴慕的归宿,或许熊与人在疆土上之间的确有着无形的界限,但是崔德威尔的心是自由的,灰熊便是他的守护者、救赎者,使他无惧于死亡。崔德威尔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很难说,他的一生不是一个追寻和谐自然的新纪元的开始。也正如导演赫尔佐格无不感慨地评价:“他生命充盈,追寻和谐和救赎,是个伟大的人……他是人类的精华,具备所有人类的缺点,就像我们一样。”

灰熊人Grizzly Man(2005)

又名:熊人(港)

上映日期:2005-08-12(美国)片长:103分钟

主演:Timothy Treadwell Amie Huguena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编剧:Werner Herzog

灰熊人的影评

M
M • grizzly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