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好莱坞的银幕上有这么一位动作英雄,他的真实身份被雪藏,他想找回记忆的简单愿望却遭遇最危险的杀手集团的阻挠。他有时厉害的吓人,圆珠笔和报纸在他手里能变成致命武器;他有时像个孤注一掷的赌徒,驾车疯狂穿越闹市,将街头搅得天翻地覆;他有时又比你我更像普通人,披上夹克融入人群,低调的让人过目即忘。他是行走在地球上最酷的特工,他让观众深信,这是一个现实中真正可能存在的超级间谍。他叫做杰森·伯恩。


  诠释杰森·伯恩银幕魅力的电影叫做《谍影重重》,改编自一流的间谍小说,传承了优秀谍战片的精华元素,拥有层出不穷的悬念和惊心动魄的对抗。与此同时,它用独树一帜的风格革新了谍战片乃至动作片的影像理念。没有轰天的爆破和炫耀的打斗,更不见泛滥成灾的CG视效,它用冷峻写实的风格紧紧攫住观众的注意力,把三部电影六个小时的生死对抗包裹在朴实的摄影与凌厉的剪辑中,将抓人的叙事节奏从第一秒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它重树了人们对传统间谍片的信心,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动作片风潮,供众多后来者效仿借鉴。

--谍影·缘起--

1. 杰森·伯恩是谁?地球上最酷的特工


  在罗伯特·鲁德鲁姆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伯恩”系列小说中,杰森·伯恩(Jason Bourne)本名大卫·韦伯(David Webb),是一位越战时期驻扎在柬埔寨的美国研究员。妻儿在湄公河惨遭炸死后,韦伯加入美军的美杜莎组织,参与暗杀越共指挥官的行动,战功卓著,杰森·伯恩这一化名来自于他处决的一名内奸。越战后他被推荐进入中情局的“绊脚石”计划,伪装成从事杀手行业的老兵,诱捕世界顶尖的杀手“豺狼”卡洛斯。计划执行三年后,伯恩忽然与绊脚石失去联络,银行账户也出现神秘转账,高层认定他已变节。与此同时,负伤失忆的伯恩在地中海被一艘渔船打捞救起,寻找身份的故事就此展开。

  改编成电影后,伯恩的背景有所简化,他原名仍是大卫·韦伯,是一名曾参加过海湾战争的美国陆军,后加入特种部队并晋升上尉。1999年,韦伯自愿加入中情局主导的“绊脚石”计划,经过严酷的训练,变成心思缜密、拥有高超杀人技巧的杰森·伯恩,因一次任务失败掉落海中,被救后已丧失所有记忆。

比起小说,银幕上的伯恩更神通广大,精通多国外语,在枪械、爆破、格斗、跟踪、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等领域都是顶尖高手,有着超快的应变能力,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条件反射般的危机察觉能力,擅长将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用品化作杀人利器,无愧于“世界上最难追踪的人”,“行走在地球上最酷的特工”等称号。伯恩在失忆后价值观大有改变,不再沉迷于暴力和杀戮,一心只想找回身份后做一个普通人,其身不由己的遭遇和平民英雄的气质,令人充满同情和赞叹。

--谍影·缘起--
2. 杰森·伯恩之父:间谍小说家罗伯特·鲁德鲁姆


  《谍影重重》系列的原著作家罗伯特·鲁德鲁姆1927年出生于纽约,二战时期在海军服役。自70年代起,鲁德鲁姆在长达30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29部间谍小说,发行量超2亿本,被译成了32种以上的语言,广泛的人气为他赢得了现代惊悚小说之父的称号。鲁德鲁姆的作品有许多有趣的特色,比如他总用固定的“The”作为标题字首。他笔下的主人公通常是小人物,与深不可测的大阴谋展开较量,幕后黑手步步紧逼,而小人物总能在绝对劣势下反戈一击,失忆特工杰森·伯恩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


  “伯恩”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一桩真实事件,1887年,一位生活在美国罗德岛的牧师安塞尔·伯恩毫无征兆的来到宾夕法尼亚州,开了一家便利商店,并用A·J·布朗的名字在当地定居。四个月后,他突然恢复伯恩的记忆,对自己的处境十分迷惘。心理学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此人拥有伯恩和布朗两种人格。这是医学上首例关于分离性漫游病症的档案记载,启发了勒德拉姆创作出拥有双重人格的失忆杀手。

《伯恩的身份》一书出版于1980年,是鲁德鲁姆的代表作,占据《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目榜长达四十余周。该书曾被翻译作《七十一号街幽灵》,以连环漫画的形式在我国出版。之后,勒德拉姆又相继创作了《伯恩的霸权》和《伯恩的最后通牒》,都是极受欢迎的畅销书。1988年,根据《伯恩的身份》改编的同名电视电影播映,为主演理查德·查伯兰赢回一个金球奖提名。不幸的是,2001年3月12日,在电影《谍影重重》紧锣密鼓的制作期间,鲁德鲁姆告别人世,没能目睹他笔下的杰森·伯恩在大银幕的神采

--谍影·缘起--
3. 伯恩的银幕重生:电影《谍影重重》问世


  “杰森·伯恩”故事的银幕再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导演道格·里曼,他在大学期间就是原著小说的铁杆粉丝。在拍摄1996年的《全职浪子》时,里曼就决心将伯恩的故事搬上银幕,他花了整整两年从华纳兄弟公司取得小说的改编权,又花了一年与编剧托尼·吉尔罗伊商议剧本事宜,整个筹备工作漫长而细致。


  里曼的父亲曾于80年代在美国太空总署就职,他的工作经历为片中虚构的“绊脚石”组织的运作方式提供了不少灵感。里曼从原著中大刀阔斧的删减了许多支线,突出了情节中最符合新世纪观众欣赏口味的部分,并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做了探讨。由于911事件爆发,剧组一度担心关于国际政局的描写会引致负面评价,但影片上映后,这种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

影片在筹备阶段进行了大范围的选角,罗素·克劳,史泰龙和布拉德·皮特等人都进入过导演道格·里曼的考虑范围,但名气不如前几位的马特·达蒙最终脱颖而出,里曼看中的是他与伯恩贴近的那一份平民气质,以及他对角色的独特理解:伯恩不只是个动作英雄,更是个在封闭的心灵中寻找出口的精神斗士。


  影片正式开机后困难接踵而至,由于道格·里曼与环球公司存在理念分歧,整个拍摄期间,剧本被不停的修改,拍好的镜头也不断推翻重来,一直到关机的前几天,编剧托尼·吉尔罗伊还在给剧组传真新出炉的剧本段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折腾,影片的制作费用从原定的6000万美元一路飙升到8000万,上映日期也由2001年9月一直推迟到次年6月。所幸好事多磨,艰难重重的拍摄过程,换来的是一套三部曲杰作的伟大开篇。

--谍影·故事--
1.《伯恩的身份》:一切从失忆开始



  《谍影重重》开篇即是狂风暴雨的地中海,一艘渔船救起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年轻人,他身中两枪奄奄一息,丧失了记忆。遵循植入臀部的芯片指引,年轻人在苏黎世找到了一个名为杰森·伯恩的账号信息,躲避警察的追捕中,他条件反射般施展出超凡的搏击技能。CIA高层得知他存活后大为惊恐,派出顶尖杀手沿途设伏,但谁也不能阻止这个没有过去的人奔向真相,他不仅要夺回身份,更要将一个庞大的阴谋阻止连根掘起。


  《谍影重重》三部曲中,第一部电影最忠实于原著,不过仍有一些差别,比如小说中的大反派“豺狼”卡洛斯并未出现,伯恩的对手换成了整个中情局,女友玛丽也由加拿大经济学家变成了德国女孩。影片努力营造出周游列国的地理格局,剧组进驻布拉格、巴黎、因佩里亚和苏黎世,不过大部分苏黎世的情节其实都在布拉格取景,因为在那里拍摄更便宜。片中有一场闹市追车,是在巴黎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分别拍摄后剪辑而成,导演道格·里曼承认“若对巴黎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这场戏完全不合逻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动作桥段。

 《谍影重重》上映后得到了排山倒海的正面评价,收获了诸如“兼具娱乐性和高智商”、“故事和角色比特效更引人入胜”的赞誉,票房也有上佳的表现,将马特·达蒙一举捧上一线明星地位。道格·里曼融合老派间谍片与新时代思维的努力获得了应有的回报。次年美国本土出租DVD和录像带最多的电影就是《谍影重重》,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谍影·故事--
2.《伯恩的霸权》:踏上复仇之路


  《谍影重重2》的故事里,前作中惊心动魄的杀戮已经过去两年,与妻子隐居印度的伯恩依然被隐约涌现的记忆片段所纠缠。一桩发生在柏林的爆炸案中惊现伯恩的行踪,再度将他拉回CIA的视线。神秘刺客现身印度追踪伯恩,并将他妻子狙杀。逃过一劫的伯恩再度披挂上阵,挟着熊熊怒火再战谍海,发誓要让杀害爱人的凶手付出代价。


  《谍影重重2》改编自“伯恩”系列的第二部小说。由于第一集电影大获成功,环球公司立刻拍板开拍续集,编剧托尼·吉尔罗伊继续操刀剧本。鉴于道格·里曼太难相处,环球不愿继续与他合作,而将导筒交给了来自英国的保罗·格林格拉斯,这位被被影迷昵称为“绿草”(Greengrass)的导演曾是一位新闻记者,在电视圈磨砺多年,其电影作品有着纪录片般的写实风格,凭借反映北爱争端的《血腥星期天》一举拿下柏林金熊奖,扬名国际影坛。制片人帕特里克·克劳利对《血腥星期天》十分赞赏,看好保罗有能力延续伯恩的冒险。

这次,伯恩的足迹横跨印度、那不勒斯、慕尼黑、柏林和莫斯科,但影片最先拍的却是结尾高潮部分的莫斯科段落,然后剧组开往柏林一带,最后才是开头的印度追杀。《谍影重重2》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著名的结局——与伯恩通话的CIA女主管帕梅拉猛然意识到这个家伙正在对面大厦里监视着自己!这是格林格拉斯在拍摄结束前两个星期突然冒出的点子,他说服制片人开绿灯,不惜多花20万美金预算,并把马特·达蒙从《十二罗汉》的剧组叫回来补拍。影片被公认超越了第一集,《多伦多之星》评价它“让人重新找回对间谍片和对续集电影的信心”。

--谍影·故事--
3.《伯恩的通牒》:幕后谜团真相大白


  《谍影重重3》的故事中,摆脱了莫斯科警方追缉的伯恩,前往伦敦追查一位记者的线索,小人物与大阴谋的终极较量拉开了序幕:CIA动用全部高科技手段,洒下空前广阔的天罗地网,“黑烟斗”计划的黑手也不遗余力派出顶尖杀手,誓要将伯恩置于死地,每到一处,当地警察也会步步紧逼。身陷敌众我寡的悬殊困境,伯恩唯有继续凭借出众的身手、智慧、意志过关斩将,逼近一切阴谋的源头,揭晓身份的谜团。


  《谍影重重3》将国际化格局推向极致,伯恩沿途经过的国家比前两集加起来更多,足迹遍布三大洲,莫斯科的脱困,巴黎的告白,伦敦的反跟踪,马德里的调虎离山,丹吉尔的房顶追逐,一直到纽约的亡命追车和高空一跃,壮丽收官整个三部曲。保罗·格林格拉斯继续执导筒,获得更多创作自由的他,在片中加入不少私人趣味,滑铁卢车站一场追逐就是他对经典警匪片《法国贩毒网》的致敬,“绊脚石”行动的档案中,出现了电视电影版《谍影重重》主演理查德·查伯兰的面孔。

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三集和终结篇,《谍影重重3》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票房收入大幅攀升,全球票房达到了4.4亿美元,也收获了各界舆论一边倒的超高评价,不少评论更是将它定义为一部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佳片,革新了动作电影的视听语言。在2008年第8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谍影重重3》拿到了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音响奖,技术上的创新得到了小金人的垂青。

--谍影·故事--
4. 幕后黑手:绊脚石与黑烟斗计划


  看过《谍影重重》三部曲的观众,一定会对片中频频提及的“绊脚石”计划与“黑蔷薇”计划印象深刻,那么它们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小说中的绊脚石(Operation Treadstone)是中情局实施的一个绝密计划,总部位于纽约市71街415号,因此又被称作“绊脚石71”,其目的是创造一个代号为凯恩的杀手,引诱世界第一杀手“豺狼”卡洛斯现身。凯恩即是由杰森·伯恩假扮,但当他失忆后,绊脚石计划逐渐被卡洛斯摸清,负责人遭到杀害,计划被终结。


  电影中的绊脚石与小说中有所不同,它表面上是CIA管辖的一个特工训练平台,只进行理论研究,但实际被某些高层利用,从自愿加入的美国士兵中挑选包括杰森·伯恩在内的精英,通过严酷的洗脑和训练,将他们变作职业杀手,派驻世界各地执行政府不方便出面的秘密任务。得知伯恩未死,绊脚石主管康克林派出多名杀手追杀,都被他一一反制,最后循迹找上门来,眼见事情无法收场,康克林的上司沃德·艾伯特派杀手将其灭口,计划随告终结。


绊脚石成为历史后,沃德·艾伯特再度发起升级版的黑蔷薇计划(Blackbriar),名义上是与国防部联合实施的通讯计划,实际仍用巨额预算培训杀手,在不惊动政府高层的情况下私自执行暗杀任务,甚至直接杀害美国公民。艾伯特因贪污公款畏罪自杀后,诺亚·沃森成为黑蔷薇指挥官,并与CIA主管帕梅拉一起追捕伯恩,最后却被伯恩和帕梅拉联手曝光了罪证而遭到逮捕,黑蔷薇计划也全面破灭。


  负责绊脚石和黑蔷薇杀手训练的是艾伯特·赫尔斯博士,他用极度泯灭人性的方式消除实验者的个人意志,将他们变作毫无感情的杀人机器。绊脚石和黑蔷薇的精英杀手都拥有世界顶尖的行动力,平时以正常身份过正常日子,一旦被特殊讯息激活,就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且不能留下任何痕迹。某些杀手会带有实验后遗症,比如怕光、神经质,伯恩的失忆也与实验有关。黑蔷薇计划败露后,赫尔斯也被逮捕。

--谍影·特色--
1. 间谍形象:还我“普通人”

  “这是一部让詹姆斯·邦德黯然失色的间谍惊悚片。”《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谍影重重2》。此话当然不是指杰森·伯恩的排场和武器比007更具规模,而是宣告了一种简约主义在新时代的胜利。伯恩不像007有宝马座驾和美女环绕,也不像《碟中谍》中的伊森·亨特那样热衷拉风的极限耍酷运动,他没有配备任何高科技武器,甚至连身像样的正装都没有,将传统银幕间谍的华丽光环彻底击碎,毕竟,现实中的间谍往往都是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普通人。


  身为一个没有高科技外挂的特工,伯恩要从天罗地网中杀出一条血路,唯有仰赖价值三千万美金的训练成果。他精通多国语言,畅行三大洲无阻;他枪法精湛,格斗出众,任何人与他正面交锋都要倒霉;他没有私人座驾,靠搭乘火车地铁飞机周游列国,必要时也会偷几辆摩托车或汽车使用;他很少携带武器,但总能徒手夺取或拆解对手的枪械;他用电扇和手电筒误导警方,用电梯开关拖延追击者,用人人都可浏览的搜索引擎找出最绝密的信息,他的行事方式不啻一本间谍教科书。

伯恩最接近普通人的地方,在于他从没有拯救世界之类的宏愿。他付出一切努力,只为在夹缝求得生存,一步步逼近身份的真相,这是一个小人物争取生存权利的抗争。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这样描述伯恩:“他是一个行走在真实世界中真实的人,为达成艰难的目标而孜孜不倦……潜意识中,我们会感到伯恩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与我们一同对抗那个神秘而庞大的对手。”伯恩的银幕征程,道出了现实中特工的生存真谛:唯有外貌寻常,才能大隐隐于市;唯有内在非常,方可一人抵千军。

--谍影·特色--
2. 动作设计:干脆利落实战风


  在这个CG技术空前发达的年代,任何明星都能在银幕上像模像样的闪躲腾那,扮一回英雄,但观众早已对这种花拳绣腿审美疲劳。所以,当逆潮流而动的杰恩·伯恩甫一登场,将银幕特工越来越虚的身影重新拽回地面,以写实风格和刚猛姿态使出扎扎实实的一拳一脚,顿时引得四座皆惊。伯恩和对手从不摆招摇的pose,更不使华而不实的回旋踢,《谍影重重3》中摩洛哥一场缠斗,目之所及只有伯恩和敌手互施拳脚,身体翻滚,耳边环绕的是沉闷的身体撞击身和粗重的喘息,毫无美感可言,仿佛在观众面前上演的真实暴力。


  为了演好伯恩这个特工角色,马特·达蒙接受的是名为Eskrima的菲律宾格斗术训练,招招致命的快狠准自不必说,更擅长将身边不起眼的物件变作致命武器。他能用圆珠笔和卷起的报纸对付匕首,以毛巾和硬皮书给对手重创,将烤面包机和煤气管道变作定时炸弹,我们毫不怀疑,如果他进入一家文具店,杀伤力不亚于配备了重火力的终结者。即使用上枪械,也绝无体操般翻滚的凌空射击,他总是镇定的瞄准目标,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开枪,干脆利落不炫技。

《谍影重重》虽不炫耀特效,却用依旧令人对好莱坞特技叹为观止,正因为动作打斗不加渲染,演员们就必须真实的使出那样招招夺命的格斗术,正因为追车不用CG修饰,就必须在片场再现那种惊险的疯狂驰骋和连环撞车,这种返璞归真的简单化理念,颠覆了以往视效大片花里胡哨的假大空,回归了动作电影的纯正本质,让观众直面最真实的感官冲击。《谍影重重》系列让审美疲劳的影迷看到了动作电影的未来,就连昔日007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也不得不承认:“他(格林格拉斯)把动作电影带入了黑色的迷雾中。”

--谍影·特色--
3. 影像风格:跟拍摄影+凌厉剪辑

  道格·里曼执导的第一部《谍影重重》为间谍片带来一股粗粝凛冽的新风尚,刷新了观众对于银幕特工的印象,保罗·格林格拉斯将之完美传承,并用拿手好戏带入间谍片的领域。《血腥星期天》中的新闻纪录式摄影,《93号航班》中冷静的旁观视点,都在《谍影重重》后两部中发扬光大。格林格拉斯摈弃了好莱坞大片惯有的浮华绚烂和光影流离,以冷峻的色调、迫人的节奏、摇晃的摄影赋予了动作电影全新的魅力,在银幕上再现了一场场令人难忘的生死对决。


  《谍影重重2》的柏林追逐,手提摄像的晃动画面将观众的心紧紧拴在伯恩身上,镜头如同跟随伯恩出生入死的战友,近距离捕捉到兔起鹘落的矫健身影,体验生死一线的惊险瞬间。《谍影重重3》的滑铁卢车站跟监战,摄影机游刃有余地穿梭其间,给予观众全息的监控感,辅以灵动跳脱的剪辑,从容不迫地交代出各方人马的所有位移,制造出扣人心魄的节奏和压迫感。《谍影重重》系列中的高手交锋总是令人目不暇接,油然心生酣畅淋漓的愉悦。


  在众多大片导演用种种新科技提升视觉效果时,格林格拉斯懂得只有精准的节奏、在场感强烈的摄影与凌厉的剪辑才是令观众凝神屏息的法宝,他坚持用新闻纪录式摄影风格对抗毫无节制的夸张视效,一如片中的伯恩依靠真实的技能战胜了高科技武装的强权。银幕上下,小智慧都战胜了大块头。


原作http://news.mtime.com/2012/10/22/1499793.html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2007)

又名:叛谍追击3:最后通牒(港) / 神鬼认证:最后通牒 (台) / 伯恩的最后通牒 / 终极伯恩

上映日期:2007-11-15(中国大陆) / 2007-08-03(美国)片长:115分钟

主演:马特·达蒙 朱丽娅·斯蒂尔斯 大卫·斯特雷泽恩 斯科特·格伦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编剧:托尼·吉尔罗伊 Tony Gilroy/乔治·诺非 George Nolfi/Scott Z. Burns

谍影重重3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