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观感。我带着被各种时髦拍摄手法养叼的眼睛去看,这种戏剧式的分镜完全不能抓住我的兴趣点,全景、中景大量运用,运动镜头少的可怜,再加上那个二逼的3D整个片子就像个皮影戏,我要强调一下:得有多二逼才能想出把二维动画做成3D电影。当然,除了最后一点其他不能说是缺陷,那可是50年前的动画片,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了不起了,直到现在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总的来说,这是一碗冷饭,但它让我在大屏幕上看了一次大闹天宫,感谢它。

因为剧情本身不能吸走我的注意力,观影过程中我只能不停地分析造型分镜等等来填补思维。关于形象造型风格最突出的印象是非常的中式,在看大闹天宫之前我几乎已经搞不清中国的动画应该是什么样子了,我找不到中国动画最应该表现的特色点、只有中国人能做其他人做不出来或做不好的东西。在不久之前我还不觉得“中国特色”有什么重要,只要好看就行了不是么,不管是做日式还是做美式,只要好看不中国风又怎么样?直到我看了新海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诚哥给我上了传说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生动一课。当你除了背景的画法以外展现的全部是吉卜力时,你就输了,输的很惨。这样一个片子能难看到我看了N次都没看完的程度,诚哥本来有自己的风格的,只是对长片的掌握力不够火候,我一直非常欣赏他的《星之声》,而《追星星》只说明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做不过本家,单纯的模仿永远无法超越。
再绕回《大闹天宫》来看,其角色造型,配乐,分镜,演出都带着浓厚的中国戏曲的特点。孙悟空的脸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脸谱,音乐很多直接采用戏曲的伴奏方式。动画中有很多打戏,依稀能看出京剧的影响,平心而论现在看来是打得很"没劲"。这主要是视听语言方面的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我的着眼点在"想象力"上。现在日本动画的很多打斗方式这里面都可以找到源头,《大闹天宫》的打戏可谓花样百出,大小变形、七十二般变化、腾云驾雾、分身、无限剑制、各种宝具。个人觉得最有想象力的段落在猴子打二郎神那里,各种动物的变化相克,有趣极了,这是我在日本动画里几乎没有见过的东西。最难得的是打斗中的幽默感,变房子的那一段实在让人忍俊不禁,那可是50年前。BAKUMAN里说漫画只要有趣就可以,其实动画也是,但有趣真的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标准,需要自我的表达、需要了解观众心理、需要挠到观众心灵的痒痒肉,这实在是需要很多智慧的。
我观看途中无法抗拒的YY起了如果圣杯战争召唤出了地球上最早的硅基生命会怎样。各种开挂,金闪闪绝对不是对手,除非对手把如来佛也招来了。而且猴子自带紧箍咒,令咒都免了,何等无敌的servent!
最后的结局竟然是happy ending,快到结局的时候其实我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上提到过的关于结局的描述,真看到的时候还是有些意外。因为太祖的要革命要胜利而做成孙悟空胜利的结局是让人心情舒畅,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把一个悲剧英雄变成了一个胜利者,少了一层冲突,少了一种升华感。我是受《悟空传》的影响太深了,看到最后我眼中是猴子砸了玉帝的凌霄殿心中想的却是与自身战斗,与另一个自己扭打在一起的猴子,我想要看到人性自身的冲突,我想看到那个被压在山下也不改眼中火焰的猴子。所以说《悟空传》的动画化还有没有谱啊?
接下来是片尾出staff的部分,这一段的画面是全新制作的,可以说ED才是本体。左边有当年万先生们工作的照片,也有3D版的幕后工作人员们,在字幕边插花的Q版大圣全片最萌,教练,我想要个大圣!看到ED我和番茄飞仔都在那吐槽“求TRUE END””这才是正片吧“,那两个看到睡着的家伙,可是看见真·正片了。

P.S.今天是万籁鸣、万古蟾112年诞辰。Google作的Doodle非常可爱。

大闹天宫(2012)

又名:The Monkey King

上映日期:2012-01-11(中国大陆3D版) / 2017-10-13(中国大陆2D重映)片长:90分钟

主演:李扬 陈凯歌 陈道明 张国立 刘烨 胡歌 周立波 何炅 陈佩 

导演:万籁鸣 唐澄 速达 陈志宏 编剧:李克弱 Keruo Li/万籁鸣 Laiming Wan

大闹天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