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其实关键点就在一个地方。解决这个问题后,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那就是攻打锦州。
剧中各个层面的人的有这种敏感。东北的关键在锦州。从共产党讲,打下锦州就是掐住东北的咽喉,切断国民党回撤到关内的路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以防东北国军撤退到华北,使得华北局势复杂化。周恩来说,“锦州是咽喉,长春只是尾巴。”从国民党讲,收缩到锦州一线。可以依托着葫芦岛,得到华北的支援。进可以,等到局势有利,再而东进。退可以,审时度势,退守华北。国民党也能看明白这盘棋,连一个局外人冈村宁次都说,“应该退缩锦州一些”。
那么剧中的林彪,为什么犹豫不决呢?这么明白的棋啊,连下面的人都知道该怎么走。
林彪认为,锦州有重兵把手。范汉杰兵团15万军队屯守在锦州。关键是锦州一有动作,国民党一定从葫芦岛增兵,塔山的解放军兵力不够,会守不住。一旦国民党军队穿过塔山,到达锦州城下,解放军腹背受敌。而一个办法是抽调攻打长春、沈阳的军队,支援塔山。那么另一个危险的局势出现,沈阳、长春突围,尤其是沈阳廖耀湘兵团西进。也会使解放军腹背受敌。如果解放军久攻锦州不下。那么两种情况一出现,这个仗就不好打了。一副好牌都打烂了。
林彪的忧虑不无道理。但以林彪的军事敏感,和对机会的把握能力,不一定真会这么想吧。而且毛泽东这样的战略军事家也不会想错。
第一,塔山稍加增援军队。以葫芦岛增援部队的能力恐怕没那么容易轻松拿下塔山。而且抽调长春、沈阳的兵力。也不会致使那边出问题。对于长春,早已丧失战斗意志。看住就行。沈阳要多多留意,咬住它。用“看一个(长春)、咬一个(沈阳),防一个(塔山),打一个(锦州)”的战略应该问题不大。
第二,从战斗力等多方面考虑。东北那副好牌打成那样。国民党早已没有凝聚力和执行力了。其实各级军队,能不能好好执行命令都是一个问题,根本不会有如此配合。
这些林彪为什么犹豫不决、甚至多次驳回中央军委的意见呢。
有两种猜想。
第一种。欲擒故纵、虚张声势,做出一副犹豫不决或者有意打长春的态势给国民党看。让国民党不知道林彪有攻打锦州的敏感。因为大家都知道的棋,下的太直接就没意思了。你上来意图明确,万一国军都聚守锦州怎么办(其实不太可能)。他这一招类似战国王翦灭楚。
第二种。有点阴谋论了。放东北国军进华北。对解放全国不利,但对东野未必不利。一来,是不需要承担重大压力,一定要歼灭卫立煌集团在东北。二来,把压力推给华北,保存自己实力。甚至华北还不会不乐意,毕竟打落水狗,刷功绩。这就是林彪的私心了。毕竟功劳这个时候也不差这些了。而保存实力,能获得更大的政治资本。多少可以将来压过华野、中野一头 。
一个电影,也就是看着玩玩。但其中的细节确实很值得咀嚼~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1)

又名: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上映日期:1991(中国大陆)片长:222分钟

主演:古月 苏林 赵恒多 吴志远 孙海英 

导演:李俊 杨光远 编剧:李平分/史超/王军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影评

禾
禾 • 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