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感觉特别温暖,奶奶和嘉怡是世界上最亲的人,相互羁绊,彼此依靠,奶奶让嘉怡感受到了被人疼爱的幸福,嘉怡也给了奶奶全心全意的陪伴与照顾,真的是三月最治愈的电影了。
小时候的嘉怡非常乖巧,在爸爸意外离世,妈妈改嫁后,跟着五十多岁的奶奶在海边生活。祖孙俩相依为命,虽然日子平淡清苦,但是始终被亲情包围、浇灌,所以,小嘉怡爱奶奶、爱画画、爱小狗菠菜。直到被人拐走,一切发生了巨变。
原本奶奶就把小嘉怡当成人生的盼头,发现孙女不见后,心急如焚。惠英红演得特别动人,前一秒还在高高兴兴给小嘉怡选衣服,后一秒意识到不对劲,立刻匆忙寻找,几个动作就传达出人物的情绪变化,先是惊慌、焦急,又竭力保持镇定马上找人,特别有感染力,愿世界永远无拐
而长大后被叫做“嘉怡”的斯然一直过得都很糟糕。她吃了很多苦,该读书学习的年纪,人渣父亲就逼着她偷窃赚钱,还遭到了不良青年周仁、朱奎的压榨和胁迫,可以说她十七岁之前的生活,都是冰冷的、痛苦的、黑暗的。
直到她遇到了奶奶,才开始慢慢感受到不求回报的爱和温暖。
对奶奶来说,找到嘉怡也是极大的安慰。她终于能够放下多年心结,希望能用余生好好弥补孙女。从她叙说做过很多关于噩梦就能感受到那份愧疚和担心。
但是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疼爱,受过许多伤害的嘉怡是不敢接纳的。
刚回到家里的时候,她跟奶奶还没什么感情,对奶奶的肢体接触都是下意识的防备,就像奶奶想抚摸她的头,她躲开了。我能看到奶奶一闪而过的失落。
而画画,学画,是让观众靠近和理解嘉怡的途径。小嘉怡从小就喜欢拿着画笔涂鸦,那根蓝色的蜡笔更是一个重要的信物,使她赢得了奶奶的信任。
在慢慢融入小渔村、新学校,以及奶奶世界的过程中,最开始嘉怡让放下戒备的就是奶奶的关心,堂弟徐一诺的守护,但是来自外界的其他伤害,依旧使她如刺猬一般只敢竖起周身的刺保护自己。
那时候她的画,阴郁,灰暗,就如眼里世界。
老师教训她,“不能只看到阴影,你得看到光” ,但嘉怡反驳,“努力就能看到光吗?”可能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观众还会觉得嗤之以鼻,觉得这就是个叛逆少女的无病呻吟。
等到后续揭晓嘉怡的秘密,才会真正理解那个叫斯然的女孩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她也想看到光,但是,十七岁之前的世界里真的没有光。
所以她才会画出《告白》后说“我以前的生活暗无天日,直到我见到了奶奶,我才体会到被人爱着是那么的温暖。我很高兴能成为她的孙女,跟奶奶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过的很快乐,她让我看到了光。但我不能把她带进黑暗。”
黑暗是过去的错误带来的阴影。黑暗是赌徒父亲的自私。黑暗是没有尽头的谎言。如果没有跟奶奶生活的那段快乐又美好经历,斯然可能勇气直面黑暗,也就没有了电影中勇敢报警一幕。
而骤然间得知真相的奶奶,根本无法接受现实。等到情绪平复,回忆起祖孙俩相处的点点滴滴,她还是站到了证人席,为自己真心疼爱过的孙女作证——证明她不是一个坏孩子。
整个故事的情绪是流动的,人物也是成长变化的。
斯然从最开始的封闭戒备,到半打开试图靠近,再到真正接纳身边人传递的善意、美好和光明,她在奶奶的保护下一步步变成更好的自己,并且也成了后来守护奶奶的那个人。
因为她的世界已经被照亮了。她理解了蓝色,获得了幸福,更知道了如何去爱。
其实,《灿烂的她》里还有很多用心的细节,比如表达奶奶对孙女疼爱的黄花鱼、鱼干。比如,蔷薇花的种子、盛开的蔷薇花。比如,找到嘉怡后,奶奶知道嘉怡抗拒牵手,但还是牢牢牵着孙女的手,那是因为她害怕再次失去。比如,小时候是奶奶给嘉怡洗脚、喂饭,后来变成了斯然给奶奶洗脚、喂饭。
真的很喜欢这个细腻温情的故事,很适合带着家人去看。
三月,春暖花开,愿我们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