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祖孙两人亲情为主题的救赎向电影,带着一些批判,我也从头哭到了尾。
影片的开始,嘉怡和奶奶共同生活着,奶奶很疼爱孙女,会给她买她想要的所有东西,把饭端到孙女在的地方一口一口地喂。奶奶失去了儿子,靠着赶海为生,有一栋面朝大海的老房子。嘉怡是一个热爱画画的小女孩,她画了一幅画,里面有她和奶奶,画上奶奶的头发没有来得及上色,嘉怡便被妈妈偷偷带走了,嘉怡带着一支蓝色蜡笔和奶奶买的海豚项链来到了妈妈的家。
奶奶日复一日四处贴传单,拜托身边的人帮忙寻找孙女,这一找就是十一年。
长大的嘉怡成了一个靠偷窃度日的小太妹,但她是在两个小混混的逼迫下进行盗窃。小混混逼迫她和林静直播卖假减肥药,销量不佳后逼迫她们二人穿上情趣内衣直播。嘉怡并不愿意,小混混狠狠打了嘉怡一顿,并撕扯她的衣服拍下了暴露的照片。在房间换衣服时,嘉怡带着林静跳窗逃跑,跟着生鲜冷链的车回到了众合镇。奶奶领着嘉怡回家了,但嘉怡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原以为是因为在社会上被人胁迫偷窃犯罪,嘉怡内心生出了黑暗的种子,但后来才发现,嘉怡从小便为好赌博的父亲偷窃,而父亲为了为了骗保,将亲生女儿和嘉怡换了身份,也就是说这个嘉怡其实是李斯然,并非奶奶的亲生孙女。
李斯然感受到了奶奶的爱。奶奶给画画老师送了很多礼物,希望老师给”嘉怡“开小灶,能实现嘉怡热爱绘画的梦想。在小混混找来众合镇后,奶奶约上小混混,将他们灌醉抢了手机,把嘉怡的裸露照片和视频全部丢进大海里。奶奶把珍重的房子出租给了一个画家,所有的钱都要留给嘉怡。李斯然穿着嘉怡的皮,却实打实感受到了奶奶的爱。老师说,是奶奶给了斯然光,斯然的画也从此有了光。
但,斯然内心的黑暗来源于亲生父亲,那个从小打骂她,让她偷窃还债款,不管她死活的亲爹。她在奶奶那里感受到了光与爱与温暖,内心生出了力量去反抗亲生父亲,去破除从小跟随的黑暗,同时,也希望不把黑暗带给奶奶。最后,斯然只留一下一幅画给奶奶,自己离开去自首与报警。
奶奶花了好久才接受嘉怡因车祸去世的消息,她刚开始恨斯然骗她,但她始终相信斯然是个好女孩。斯然留的那幅画里是奶奶一手牵着嘉怡,一手牵着斯然,在海里遨游,向着鲸鱼飞去。斯然的心里极度渴望爱,早把奶奶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奶奶。奶奶在看了画后才明白过来,这个小女孩又何尝不命苦呢,所以她选择出庭为斯然作证。
只是,斯然始终不是亲生孙女,没有办法共同生活了。但,在听到奶奶老年痴呆后,斯然还是回来找到了奶奶,陪伴奶奶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故事并不复杂,是失足少女顶替嘉怡感受到奶奶的爱而焕发出力量面对黑暗的故事。
从情节的推进来说,许多情节或许会显刻意,但故事的内核会让人联想到疼爱自己的长辈,或是幻想着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个无条件相信自己、对自己好的长辈,它的情感基调是很踏实,在现实生活里站得住脚的,因为在当下的时刻来说,她们就是彼此的唯一,彼此人生与情感的寄托。令人感触的是奶奶为斯然开庭作证时坚的话语,是斯然经历黑暗之后仍然具有感知爱的能力,会在随意面对人生的审判时听到奶奶的话感动落泪,她会保持内心善良的一面去面对生活。
镜头的语言也并不复杂,小镇的许多场景都十分贴近现实,奶奶的装扮对于人物刻画来说是十分吻合的。印象深刻的是嘉怡回到老屋的第一天,她从包里拿出蓝色蜡笔放回整套蜡笔盒中的镜头,蜡笔回来了,嘉怡回来了,也让人真的相信她就是嘉怡。
情感来说,它不仅仅是亲情的范畴,还包含了与人为善的共情心理,奶奶救赎了斯然,斯然何尝又不是救赎了苦等嘉怡的奶奶。还值得一提的是众合镇帮助祖孙两人的乡亲,她们从头到尾都是帮助奶奶和嘉怡的重要人物。
当然,影片的衔接与情节难免有些俗套,在技法上未必是一部好电影,而演员在某些情节上的演技未能精准达到大众的期盼,比如奶奶听到嘉怡找到了的那一刻的神情有些出戏地发愣;情感上,她也未必是一部细腻到位的好故事,流于表面的行为很多,但走进电影院,沉浸式地去体会人物的曲折与情感寄托,看到光明覆盖黑暗的时刻,我依然会为它动容。
对于三月来说,这部电影也算是带有春天的苏醒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