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伦纽瓦是当代气氛大师,他的风格有大卫芬奇的冷峻,又有索德伯格的酷劲。然而他的叙事速度偏慢,镜头长得惊人。尤其是他那部《宿敌》,在电影刚开始的30分钟,逼格高得让人难以喘气。喜欢他这种风格的人还是不少的,在《囚徒》之后他在影迷之中建立起相当高的威信。不过这部《边境杀手》,就如同《洛杉矶时报》的评论所说,它仿佛站在一个臆想的艺术电影和动作电影的分界线上,即使影片探讨的问题很明确,还是有让人感到迷惑的地方。

最迷惑的在于我们的主人公,艾米莉布朗特所饰演的女特警。这个角色仿佛被定位成《沉默的羔羊》中朱迪福斯特的角色,胆怯却又必须直面未知的恐怖。在一次缉毒行动之后,她被召入政府特遣的行动小组,这是一个充满各色扑朔迷离神秘角色的组织,其中一个是她的组长麦特,我们不知道他来自哪里。另外一个是墨西哥人亚利桑德罗,他的职位到底是什么?导演一开始就将观众知道的信息限定于女特警的水平,作为一个悬疑片这样的开场还是足够刺激的。但纵观这部影片的叙事,该女特警从始至终被渲染为一种忠实地相信正义法律的理想主义者,人物感情线性格发展几乎为零,对行动一切不知情,最终差点因为不知情还丢掉小命,这个角色的存在价值不怎么高。影片的氛围很类似凯瑟琳毕格罗的《刺杀本拉登》,它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女性形象,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个人物会往查斯坦饰演的那个角色靠。但是当她被掐着脖子差点死翘翘的时候,与艾米莉布朗特之前在《明日边缘》塑造的女武神形象对比,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影片还设置另一条线索,是一个普通的墨西哥家庭,这个家庭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孩子经常希望父亲跟他踢足球。在影片大部分时间,导演都并没有揭开这个线索与我们的缉毒主线有什么关系。当然最后我们才知道,导演仿佛想在这里制造悬念,留下个包袱,但是这个悬念确实不怎么成功,因为观众的注意力都在缉毒上,家庭这条平行剪辑设置得太早了。另外,这个线索是讲述毒品对墨西哥家庭的影响,它与墨西哥影片《赫利》的叙事效果十分相似,通过暴力激发同情,某些影迷认为这是对影片主题的升华,但是我却认为这里与影片主题完全脱节。

影片的主题还是在讲述美国和墨西哥的不同,这种主题仿佛是带有美国的优越感,因为在跨过埃尔帕索的国境线之后,一切都是混乱恐怖的,从女特警的角度,我们看到吊在桥梁的尸首;甚至战友也会调侃毒枭之间的枪战每天如同烟火一样上演。亚利桑德罗这位关键人物,会强调美国的做事方法在墨西哥行不通。这种主题让我想起《黑社会2》,香港人到内地经商要按内地的规矩,美国和墨西哥的关系也是如此。最终的高潮是属于墨西哥人的,以暴制暴。但是高潮期间突然主角换了,这在电影叙事也太奇怪了,不禁想问,我们的女武神去哪了?

不过影片确实在氛围上做了充足的文章,尤其公路堵车的那段戏,我们从女特警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角度去观察,四面都有疑似的敌人,美方军队和嫌疑者之间形成了类似于港片的平衡角力。另外罗杰迪金斯大神几个萧瑟沙漠的航拍大远景,再加上几个利用红外线甚至夜视镜拍摄下来的主观镜头,这种类似于第一人称射击的氛围在电影领域真是前无古人。虽然著名影评人AO Scott批评“本片仿佛只是在拍摄技术上炫技”,不过这种既酷炫又纪实的摄影,从不成功的剧作中抽出最精华最悬疑的部分。在视觉上,它可以用精致来形容。

可能从一个中国人角度,对美国和墨西哥的在毒品上的关系真的不知从何谈起,美国南部毒品问题的严峻性,在本片展露无遗。最近Netflix推出了新的剧集《毒枭》,口碑非同凡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将本片和该剧集对比观看,可能会更深度地了解墨西哥毒品经济的耸人听闻。

边境杀手Sicario(2015)

又名:毒裁者(港) / 怒火边界(台) / 西卡里奥

上映日期:2015-05-19(戛纳电影节) / 2015-10-02(美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乔什·布洛林 维克多·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泰勒·谢里丹 Taylor Sheridan

边境杀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