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都在说它罗曼蒂克,我却喜欢它用摩登的表象道尽了上海人民的“实惠”。
李小姐年轻时候要买Jimmy choo,嫁英国人,长大了就知道,到底是会烧饭、能收租、还会写诗的老白实实惠惠。
马伊琍在天台上说,收到画有点难过,年轻时候最吃这一套了。可那怎么一样呢?年轻时候是只有一幅画,老白这副画啊,是配上了接孩子、修鞋子底色的锦上添花。
马伊琍的脸总有种婆媳剧的土气,这次用了粉紫发色甚好,像《春娇与志明》里杨千嬅的紫色头发,成了某种符号。从小立志要去看世界,对女人完整的定义第一个脱口而出的是挣100万,住在一天世界的老房子里,也要把一周的outfit挂齐整,便是这个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姑娘,是面子里子都要抓住的。
有几个细节处理也很妙,比如马伊琍面对老白的时候爱低头。在片场凶完合作方,转头跟白老师吃饭,就会低头了,再一笑,露出小虎牙,那真是很会了。想起范柳原说白流苏,“你是善于低头的”。
比如眼看老白有再婚的苗头,白家姆妈第一个冲出来说,房子要过给孙子的,不好写别的女人名字。
比如老白去临期小卖部精挑细选打折货,店里来买菜的安排了一溜上海男人。这种进口食品+临期品的业态也是梧桐区才有的吧。片中的小卖部叫红佛,猜想是暗指乌中路菜场顶流红峰。
导演表达了很多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让这部戏除了爱情以外也显得丰满。
比如赶老乌停车的是个苏北口音的保安,继而引出“这个地方到底听谁的”这种话题;比如展馆里一红一蓝舞台感极强的对话里,徐峥代替男导演们的道歉。
到结尾又留白,老乌的故事是不是真的?Gloria和老白那晚发生了什么?
所谓爱情神话,哪里是能讲清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