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坷德先生如今已经四百多岁了,年少时读的骑士小说已经再也提不起他的兴趣了,国家地理杂志摆在他的面前已经许久了,他穿上夹克衫,带上宝丽来,这一次他想要穿越美国。
从远处飘过的飞机掠影到无止境的海浪,从汽车收音机里传来的被广告切掉的音乐到街道人群的嘈杂声,这一切再也不是从前宁静的乡村了,这一切和欲望搀和在一碗浓汤里,像是唐吉坷德先生怎么甩头都甩不掉的复杂心境。
他转过头来拥抱灵魂的内侧,那里曾经庇护着嫉妒,狂妄,粗野和贪婪。心灵的一切禁锢在现存的肉体里而不浮动,很显然,我们的唐吉坷德先生陷入了现代性神经症候的困扰中不能自拔。
梦境里出现的公路,道格曼政治计划加上复调且令人作呕的配音让唐吉坷德先生把电视机砸了,让我们暂时不要管这位因坏脾气而更名的乡绅,来对不可逃避的旅程进行几分侦查。
纽约是座让人失去时间观念的城市,它的每个十字路口都像树林中的空旷地。这个光怪陆离的大都会,没有人情味,你可以计算什么时候帝国大厦的灯会熄灭,也可以在这里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飞行员看了一会天空完成了计划中的自杀性爆炸活动。当电视机前的女人为了爱情哭泣时,屏幕刹地出现“Late late show”,骑士轻蔑地一笑,这个世界多么像“Late late show”。然而,这个看起来恨透美利坚的逍遥骑士一坐上飞机离开纽约便头痛得厉害,他对爱丽丝说:“我不想回家,我宁愿留在纽约。”
这种关系上的“暧昧”让我想到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曾经提到“摇摆主题”,他认为有一种主题,它存在于两种语言之间,一个是表达语言,另一个是批评语言。好莱坞电影便是文德斯无法摆脱的摇摆主题,战败的联邦德国由于美国占领军当局对电影的严格控制和随后好莱坞大公司的入侵,不曾存在真正的本国电影。文德斯既憎恨美国电影在思想意识和经济上对联邦德国的殖民化政策,又赞佩它的高度熟练的先进技术和光彩夺目的影片。一方面,他毫不留情地借温特的口说出了美国电视广告对现实的鼓吹和令人作呕的自负与轻蔑:爱丽丝在付币电视机前吃快餐,她不肯离开,电视里依然是广告,文德斯将商业广告与快餐的并置也许会让好莱坞迷们发火;另一方面,大叔配萝莉寻找祖母的剧情落入了多么俗套的百老汇剧场故事,但在镜头语言上可以清楚地捕捉到希区柯克式的勾引和约翰福特式的简略。
当一个人从自己的家乡出发想要去往其他地方,他一定是在寻找。公路片恒定不变的主题——寻找。这一回,文德斯想带我们去寻找什么呢?答案或许是一个装逼的字眼:自我。他焦虑不堪——只为了弥补等待的缝隙,他自言自语——事实上更像是聆听而不是倾诉,他困顿——车外的大桥和高楼大厦像碱水一样刺杀他的双眼。患了现代性症候的唐吉坷德先生再也找不到自己了,为此他穿越美国。他的老情妇告诉他:“当失去自我认同感,就和世界失去了联系。”为了达到目的,他拥有一样现代工具——宝丽来。然而照片永远赶不上现实,你无法赶走一切不能容忍的东西,一切故事不是发生在咔嚓的快门键中,也不是发生在等待照片显影的氧气里。爱丽丝说:“我给你拍张照,这样你至少知道自己长什么样。”那你找到答案了吗?女人离开时,空气和音乐都令人绝望。
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部死气沉沉的片子,阳光下的椅子上坐着吹泡泡的孩子。小爱丽丝在寻找什么呢?她在天空下徘徊,苏醒的眼睛从来不曾看见真相。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有祖母的老房子,在咖啡店有哼着歌曲的男孩子,他跟着爱丽丝的汽车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傻笑,沙滩上躺着晒太阳的陌生女人友好地递来了免费的午餐和免费的沙发。他们结伴寻找的是过去,过去祖母的老房子有着孩子童年的美好回忆和找不到妈妈也没关系的避难所,然而一路上的空地像坟墓,预示着这又将是一场空,我们的小追梦人做了一场关于被逼着看恐怖片的梦,梦里的挣扎和现实的哭泣结伴困扰着年少的爱丽丝。
最后的最后,唐吉坷德先生和他的新伴侣坐着火车想要穿过下一个四百年,也许一声轻轻的叹息会颤抖着穿过整个世界。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 in den Städten(1974)

又名:爱丽丝漫游德国(港) / Alice in the Cities

上映日期:1974-05-17(西德)片长:110分钟

主演:吕迪格·福格勒 耶拉·罗特兰德尔 丽萨·克鲁泽 Edda K 

导演:维姆·文德斯 编剧: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Veith von Fürst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