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婚约》之前,我也曾看过让·皮埃尔·热内2001年执导的《天使爱美丽》,当时就被这部具有浓烈童话色彩的电影所吸引。影片复古而不失华丽的色彩运用,浪漫而充满童真的叙事手法,法式幽默和跳跃的思维,以及奥黛丽·塔图灵动的演技都让我印象深刻。我是充满着期待去看这部《漫长的婚约》的,影片中还是有很强的导演个人风格的体现,尤其是叙事风格上,很是浪漫,像是一个老顽童在制作一个精美的玩具。
尽管浪漫,这部影片的基调却是“失望”,玛蒂尔德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后,终于找到了她的未婚夫,但结局依旧令人失望,未婚夫马奈早已失忆。然而,每一次的失望都从未令人感到绝望,在失望过后终有一线希望,玛蒂尔德没有放弃,故事也总会有转机。至少她找到了他,也许他们还可以继续相爱。
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到尾感到失望的影片,但导演却并没有令我失望。在时空、节奏和场面调度上导演都有着自己别出心裁的设计,精彩而到位。在情感的表达上,影片都能很好地吸引并打动观众;而在电影的技法上,也有我们学电影的同学许多可借鉴的地方。下面我将主要通过时空、节奏以及场面调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分享一些对于电影的理解。
从整体上而言,影片的时空变化以及节奏感比较突出,而场面调度相对弱一些。在时空上,影片运用了多种时空的叙事手法,故事的主线是玛蒂尔德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未婚夫的过程,副线则是妓女丁娜为夫报仇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经历,其中还运用了倒叙以及插叙的手法,穿插着战时的场景重现以及故事的原委,抽丝剥茧,层层叙述,也一步步地将观众带领到事情的真相,最终柳暗花明。最有特色的是,导演在讲故事时擅长插入短小而极具说明性的片段,在时空上还是十分跳跃的,应该与法式思维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介绍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时候,影片中有大量说明性的片段,让人对这种独特的风格耳目一新。同时,导演也喜欢在影片中使用叠影的特效,将观众直接带向另外一个时空,不仅交代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增添了观众的观影乐趣。
而整部电影的节奏导演也设计地很完美。影片的节奏总体上来说是上升的趋势,每一次锲而不舍的寻找都会给玛蒂尔德更多的希望,不禁给人制造了悬念。而影片中的节奏也有两次下降,第一次是律师打电话告诉玛蒂尔德他已经得到她的未婚夫去世的消息,第二次则是在故事有转机之后的又一次打击,塞斯登·透施告诉玛蒂尔德那幸存的两个人中并没有她的未婚夫。所以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有起有落,但最终还是在玛蒂尔德找到坐在花园里安心画画的马奈而达到高潮。整部影片的外部节奏不紧不慢,但是内部节奏却随着故事的柳暗花明而逐渐加快,支撑起了整个外部节奏。
玛蒂尔德寻找未婚夫的过程是艰辛的,其中有着层层阻碍,她去拜访了很多人,也通过信件得到了事情背后的线索,所以影片中每一次的会面以及读信的场景都在不断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想主要分析其中几场会面的重场戏,以此来交代行文线索。
首先是玛蒂尔达与见过马奈的老战士的会面,在时空上很有特点。老战士在讲述故事期间分别拿了自己的两张照片,来告诉玛蒂尔达自己曾经是多么的风流倜傥、孔武有力,那是1912年,照片将观众带回了另一个时空,也不禁让观众思考究竟是什么使这位老战士变得如此憔悴。虽然玛蒂尔德两次都打断了老战士的展示,但照片来展现时空的运用在影片的后面也出现了多次。同时,在过去的画面中老战士的讲述也偶有出现,将现在与过去两个时空联系在了一起,多层次地展现了故事的发展。
后面的一个过场戏意味深长。在回家的路上,玛蒂尔德的叔叔一个劲地开导她,希望她哭出来,不要一直摆着一张臭脸,而她却一直以沉默来回应。但是在沉默中,玛蒂尔德的眼眶不知不觉地湿了,她看了一眼叔叔,这一刻可以形容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情绪都包含在那一个回眸中。这一点导演设计地非常巧妙,他并没有过度渲染玛蒂尔德的情绪,没有特写她的表情,但是观众看到这里都会被感染,这种无声的情绪最能打动人。
后来玛蒂尔德来到巴黎,进行了她的第二次会面。她找到私家侦探刁杰曼,希望能帮助她找到炊事员塞斯登和妓女丁娜。影片的这一段场景开始设计十分精妙。镜头先是定格在巴黎繁华的街头,接着下移到一张私家侦探刁杰曼的广告牌,占据了整个画框。紧接着镜头向右平移,先扫过了在另一个房间内写作业的女儿,后扫至正在夸夸其谈的侦探刁杰曼,然后镜头向后拉,交代了玛蒂尔达与他的位置关系。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场面调度,它成功地交代了背景以及环境。而且在此期间,时空也展现地淋漓尽致,先是一个全景,省略了玛蒂尔达是如何长途跋涉地来到巴黎;其次是在镜头进行平移的过程中,刁杰曼的声音已经出现,展现了房间里的时空,并提前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次会面是玛蒂尔德与胡皮耶律师的会面,这一场戏的重点在场面调度上。首先,玛蒂尔德是有求于她的律师的,她佯装自己只能依靠轮椅来行动,想博得律师同情,帮助她一同寻找未婚夫的下落。因为律师的职业,胡皮耶可以动用他的社会关系,也可以给予玛蒂尔德遗产上的支配权,所以场面一开始的调度支点是律师。而律师并不同意玛蒂尔德这么做,他觉得这太冒险了,可能会花光她所有的遗产。玛蒂尔德在求助无果后摇着轮椅从律师对面来到律师旁边,自己拿走了“黄昏宾果”图,示意了自己坚定的决心,然后便吻别律师,摇着轮椅想要离开。而这时调度的支点发生了转变,玛蒂尔德成为了调度支点。律师为玛蒂尔德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时也认为自己有义务关心她,于是他便快步跟随玛蒂尔德来到门口,决定帮助她。人物内心的转变,促成了调度支点的变化,也使这一场戏具有戏剧张力。
在律师的帮助下,玛蒂尔德来到了军事档案馆。这一场戏在调度和节奏上都把握地比较到位。先讲调度,玛蒂尔德坐着轮椅与律师和军官一起进入了档案馆,而档案馆的布局很有意思,有分上下几层,但整个环境都是连通的,下面的人与上面的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的举动,也能听得到对方的声音。军官与律师一起上楼整理档案了,尽管他们正站在玛蒂尔德的对面上方位置,但却是背对着她的站姿,这为玛蒂尔德窃取资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再讲节奏,玛蒂尔德是否能成功拿到她想要的资料成为了这一场戏的悬念。等到两人上楼后,她悄悄地爬上轮椅,找到了那一份资料,于是玛蒂尔德伸手够资料、轮椅摇晃以及律师和军官交谈的画面交替剪接,加快了节奏感。玛蒂尔德终于拿到了资料,但是档案夹里的资料却撒了一地,而两人正准备下楼,节奏在这时被推向了高潮,悬念也越来越大。当两人下楼梯之后,玛蒂尔德已经坐在了轮椅上,和之前没有什么两样,观众的心也掉了下来,节奏顿时舒缓下来。然而,影片在这里又设置了一个小悬念,玛蒂尔德轮子上的那张文件,它在后面交代剧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侦探的帮助下,玛蒂尔德又去找到了一位重要人物:班杰明的爱人艾洛蒂歌德。她们的初次见面也是别有意味的,在调度上面有很大的体现。玛蒂尔德到菜场经过询问找到了艾洛蒂歌德,并给她看了她丈夫与巴士多的合影,这时两人处于中景的位置。而艾洛蒂刻意逃避她的问题,走到了镜头前,此时是一个近景。玛蒂尔德不停追问她,也走到了镜头前。可艾洛蒂不想提起往事,于是又转身离开,玛蒂尔德又一次追赶上她不停盘问,她们就一直这样僵持着,处于中景的位置。最后,艾洛蒂以沉默来回答,径直走向镜头前,又形成了一个近景。玛蒂尔德则在身后锲而不舍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艾洛蒂终于转身走向玛蒂尔德,决定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她巴士多与她丈夫之间的故事。总的说来,这两个女人有着相同的遭遇,她们深爱的人都因为战争而杳无音讯,过去的回忆都是一道无法褪色的伤疤。只不过艾洛蒂歌德的故事更加复杂,令她难以启齿。但是与她的逃避不同,玛蒂尔德的坚持最终打动了她。
塞斯登·透施的出现使进展较缓的影片节奏突然加快,也使得情节出现了小小的转机。那一天晚上,一阵摩托车声响把玛蒂尔德从睡梦中吵醒,她看到墙上映着的车灯光亮,知道一定有什么事要发生。当赛斯登摘下眼镜、自报家门之后,镜头从门口讶异的老夫妇向上移到玛蒂尔德身上,画外音说道:“玛蒂尔德紧搓双手,生怕自己失声哭了出来,让大家看笑话。”看到这里观众会觉得事情开始有了转机。当天晚上,赛斯登告诉玛蒂尔德他亲眼看到了五人中的三人被杀害,也为她提供了更多关于马奈的线索。但是第二天早晨,赛斯登却再次让玛蒂尔德的希望破灭,他告诉她幸存的那两个人是班杰明和德洛雪,并没有她的马奈。赛斯登·透施的这次拜访使影片在这里一起一落,希望再次转变为失望,节奏上有较大波折。而在时空方面,赛斯登在叙述回忆的时候,以往的画面以一贯的风格出现,而赛斯登的声音穿插在回忆的画面中,很好地交代了时空的变化。
玛蒂尔德与即将被行刑的丁娜的会面是影片中的一个重场戏,也是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场。首先是丁娜的出场。一双带着脚铐的双脚正在行走,两边是两双狱警的脚,一个镜头就体现了丁娜此时的落魄与憔悴。后面一个镜头是狱警们把丁娜带进接待室,关上了她后面的门。而当她说了两句话后,她看了看左边的铁门,示意军官们走开。一是因为丁娜向来坚强,不愿意向外人透露她内心柔情的一面;二是这也使得两个人的交谈有了更大的空间。紧接着,丁娜向玛蒂尔德讲起了她的复仇以及她所知的事情真相。正如丁娜所说,她和玛蒂尔德很相像。但是这种相像又与玛蒂尔德和艾洛蒂歌德的相像不同,玛蒂尔德比艾洛蒂更加坚定,而丁娜比玛蒂尔德更加勇敢,爱得更加炽烈,所以她立誓要“杀光所有让安奇受苦的人”,爱让杀戮有了让人信服的理由,也让人不由得为之感动。而当铁门外的狱警的脚步声响起响起时,她们的谈话也告一段落,丁娜悄悄抹去眼泪,隐忍而坚强。这时的场面调度很有意思,前景是玛蒂尔德和丁娜,而后景则是向铁门走来的军官们,一道铁门的相隔表现了这两个女人对爱情的执着虽然无法被外人理解,但也是纯洁而不被玷污的。
最后一次是玛蒂尔德与马奈的相会,我个人感觉这场戏看一次总会比上一次更加感动,亮点在于影片节奏以及气氛渲染。玛蒂尔德的这一条路走得特别漫长,她先是缓缓走过一条灰暗的长廊,在门口停驻,镜头跟了上去,由全景变为了近景。那一个背影中蕴含了太多的深意,也为观众留下了很强的悬念。紧接着玛蒂尔德从灰暗的长廊里走了出来,来到一个阳光明媚的花园,这也正好象征着玛蒂尔德寻找未婚夫的经历,终于柳暗花明。玛蒂尔德的眼泪逐渐噙满眼眶,主人公内心的情绪主宰着影片的内部节奏,而影片的节奏正在一点点被推向高潮。主观视角以及客观视角的切换展现了玛蒂尔德内心的期待,同时舒缓的音乐也将气氛渲染地恰到好处。玛蒂尔德走近的时候,马奈问了她和多年前第一次见面时一样的问题:“你走路会不会痛?”这时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仿佛两个折翼的天使相聚,一个跛着脚,而另一个则失忆了。玛蒂尔德静静地望着马奈,直到他微笑地问说“你怎么哭了?”这时的情绪与节奏都被推到了最高点,玛蒂尔德笑着流下了眼泪,马奈并不记得她是谁,他们有过怎样的故事,但是对于玛蒂尔德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影片的结局让人欣慰,但终究还是有一份失望,寻寻觅觅的爱人已经失去了记忆。导演成功地将喜剧和悲剧糅合在了一起,故事浪漫而又那么忧伤。但是结局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可能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两个人还会相爱,在这里结束也是完美而难忘的。
在分析了多场会面的重头戏之后,其实我也想简单谈谈影片中一些精妙的设计。当玛蒂尔德与马奈在山洞里的时候,火柴的设计缩短了叙事的时间,也使两人的爱情显得更加浪漫,令人记忆深刻;片中也常常出现玛蒂尔德与自己打赌的场景,这样的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有了一丝可爱但很神经质的色彩,但仔细想想我们也偶尔做过类似的事;丁娜杀害军官的手段都很与众不同,第一次是向屋顶的玻璃开枪,使得玻璃扎进军官的身体致死。第二次则是利用摘下眼镜的动作来控制手枪的扳机,达到杀人的目的,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丁娜的过人智慧;最后一点是玛蒂尔德吹低音喇叭的设计,她在影片中一共吹过五次喇叭,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而最后一次是在她得知马奈还活着的消息之后,喇叭声更像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导演在这些细节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也使得电影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后记:
之所以取名为《一次失望却从未绝望的旅程》,一是因为个人感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情节包括最后的结局让我一次次地体会到了失望,但是却还始终抱有一些希望。二是因为写这篇影评实在是比较困难,实在很难从其中找出一个可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找了很久无果十分失望,但继续找下去还是发现有规律可循的,也可以说是一次失望却从未绝望的旅程吧。



——2013年11月

漫长的婚约Un long dimanche de fiançailles(2004)

又名: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 美丽缘未了 / 漫长婚约 / A Very Long Engagement

上映日期:2004-10-27片长:133分钟

主演:奥黛丽·塔图 加斯帕德·尤利尔 多米尼克·皮侬 安德烈·杜索 

导演:让-皮埃尔·热内 编剧: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 Sébastien Japrisot/让-皮埃尔·热内 Jean-Pierre Jeunet/吉罗姆·洛朗 Guillaume Laurant